关灯
护眼
字体:

119.119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海边的曼切斯特》在伊娃看来,这应该是一部极为细腻和忧郁的作品, 伊娃想要用一种诗化的表达方式在拍摄这部电影, 通过少量对白, 大量留白的沉默方式将情绪和感情渲染到淋漓尽致。

    这样的拍摄方式如果被一些快餐化的观众去看, 可能会认为节奏太慢或者拖沓,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用心去感同身受的话, 你会发现自己完全能够沉浸入这个角色中。

    诗化的意义就在于,感情无比细腻,最后归结为, 感同身受,关心主角。

    就像伊娃曾经的那部《布鲁克林》一样, 当观众完全与主角感官一致的时候, 这部电影会获得最大的反响。

    今天是《海边的曼切斯特》拍摄的第一天, 伊娃在现场见到了莱昂纳多和蕾切尔薇姿。

    这两位都是好莱坞比较上流的人物了, 两个人都成名于上个世纪末的那个年代, 莱昂纳多靠着《泰坦尼克号》享誉全球,蕾切尔薇兹靠着《木乃伊》系列打量了名号。

    两个人在演技上也是无可挑剔,莱昂纳多的梗就不多说了, 蕾切尔薇兹早早的就通过和拉尔夫费因斯合作的《不朽的园丁》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至于其他几位演员,也都是一些老戏骨了, 伊娃对演员阵容还是很满意的。

    莱昂纳多和蕾切尔薇兹都看过了伊娃最新修改过的剧本, 蕾切尔薇兹和莱昂纳多说道:“这个剧本留白非常多, 每个人都是话说三分的类型。”

    莱昂纳多细细品味了那一句, “话说三分……这个形容倒是不错,说实话我挺好奇的,一部话说三分的电影,到底最终会是怎么样的。”

    伊娃在和工作人员们打了招呼之后,第一天的拍摄就开始了。

    莱昂纳多本以为作为目前风头正劲的欧洲新锐导演伊娃科迪,肯定会从开头开始就炫一个让人瞎了眼的技巧性拍摄,然而竟然没有。

    这部电影始于一个毫无野心的固定镜头,不知道是不是伊娃刻意而为之。

    在这个毫无特点的固定镜头之后,伊娃又用了几个连续的360°的长镜头接在一起,算是为了向观众展示人物以及周围人物和空间之间的关系。

    这几个稍微略带眩晕感的镜头,倒是让其他人觉得很有王家卫的风格,这大概和在拍摄的前几日,伊娃一个人躲在家里看了好几遍《春光乍泄》有关。

    伊娃拍摄的这部《海边的曼切斯特》,对话确实不多,连叙事都少到可怜,工作人员对此颇有微词,但是伊娃的解释是,“这部电影的感情,本来就不是语言可以概括的真实,何必非要用对白去解释。”

    用三言两语交代剧情,然后在美到令人心碎的小镇画面里将这些情感被留白无限延伸,主要还是通过镜头和配乐,呈现一种人物主观的体验。

    真正电影的成功,不是渲染的多么成功,不是意境多么有氛围,而是观众不安着主角的不安、悲伤着主角的悲伤 ,用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将观众拉入这个痛苦的精神旅程中。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伊娃采用了诗意的拍摄手法。

    对比强烈的色彩,闪回的梦境,某些时刻声音的消失,都能看出她对形式感和诗意的追求。

    这个小镇大部分时候在伊娃的镜头下是灰蒙蒙的、是悲苦的、是凄冷的,仿佛永远不化的冰雪。

    但是有时候,她也会仁慈地给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极具美感的长镜头景色。

    譬如霓虹色彩的慢镜头,甜品店的蓝色、酒吧的红色、公路的灰黄色、橱柜外或静或跳的阴影、海边独自哀怨时候的深焦镜头。

    那些黑色的压抑镜头,却也时而会跳动出湿润的青春浅绿色,时而也有诱人深入的神秘湛蓝,所有的色彩似乎都是一种情绪的发泄。

    摄影师用一句话评价了伊娃,深得别的工作人员的肯定,那就是,“真是一个精神分裂。”

    一名化妆师倒是很习惯了,“你如果多看几部伊娃的作品你可能就习惯了,她非常喜欢用各种跳脱的色彩去拼凑一部作品。”

    摄影师并不那么理解,“我很少见到有这么拍的,通常一部作品,色调一般是很统一的,但是像伊娃这样偶尔出现一些不同的色调,似乎也不错。”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