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重用汤若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朱慈烺到现代的一个多月,学习了很多新的东西,思想也变化了很多。他准备和满黑龙、何白志一起,从东宫的三千侍卫从中选出了三百人,想训练一支虎狼之师。

    但训练场地是个问题,虽然当时皇太极正率军绕道蒙古逼近京师,崇祯皇帝疲于应付,无暇顾及朱慈烺,但是在东宫里训练虎贲之士,也太过于张扬了。

    朱慈烺后来找到了一处好地方,那里距离京城不是很远,是一座废弃的火炮厂,早在崇祯年间就建立了,汤若望和孙元化都在这火炮厂里工作过,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废弃了。

    朱慈烺派人将废弃的火炮厂重新设计了一个类似于回字形的四合院建筑,里头三重都可派人防守,还有角楼,让满黑龙的派人日夜盯梢,防止闲杂人等靠近,尤其是满清的细作,只要是后金的人,抓住了就地正法。

    在炮厂里头建了屋舍,这里就像是城堡,北靠一处湖泊,地势较高,想要上去,必须经过关卡,派人守住了关卡,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废弃的火炮厂里,朱慈烺还招来了一批有实际技能的工匠,这些人有一些从前是石匠、木匠、铁匠等,这样的人手足有上千人,懂医术的人也有几个,防止这里爆发瘟疫。

    大明的户籍制度,是一大发明,似乎到了崇祯末年还管用——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了皇册户籍制度,将天下的户籍大致分为三种,即军户、民户、匠户,匠户在户籍上自成一类,必须在官府的手工业局、院中服役,从事营造、纺织、炼铁、军器、工艺品等各种手工业生产,由各局、院和有关机构直接管理。不允许他们随意脱籍,必须世代相袭,承当指定的工役。如果不肯入局﹑院服役,就要痛行断罪。

    匠户们往往都有一些特长,只是被编成匠户之后,不但受官吏管束,甚至可以随即殴打、定罪,每日辛苦劳作,所得连饱饭都吃不上,若是上官狠辣一些的,甚至要靠典卖子女来维持生计。活不下去,也只能逃,可惜他们一跑,立即发现自己无处可去,自动沦为了没有籍贯的“贱民”,根本就无处容身,朱慈烺找回了上千这样的人,给他们好吃好喝,他们感激涕零,干活也不偷懒。

    这些人在炮厂里搭起了许多简易的棚子,直接在地上打了木桩,架起了房梁,再堆砌茅草,比现在工地里的民工住的还要差。

    倒是朱慈烺隔三差五总会派人用马车运送大米来,这米极为精细,绝没有掺杂沙子,每日三顿,早上稀粥,中晚都是干饭管饱,还有菜汤。饿过肚子的人才会知道吃饱饭的幸福来之不易,这些人的各种疑虑逐渐打消,或许对他们的大多数人来说,这辈子最舒服的日子,恐怕就是在这火炮厂里了。

    这些工匠队朱慈烺是真心感激,舍得给饭,也没有让人拿着皮鞭吓唬他们。工匠里头还有七八个读过书的,朱慈烺让他们做了工头,让他们传递一下文书,其余几个,就让他们教一教青壮匠人读书写字。

    在京郊废弃的火炮厂里,朱慈烺建立了一个秘密的军事基地,训练新兵,还想更新明军落后的装备,这需要更专业的人才,还有更多的钱财。

    对于专业人才,朱慈烺想到了孙元化的传教士朋友汤若望。

    孙元化是个人才,遭原内阁首辅温体仁等人的诬陷,被冤杀于崇祯五年,即1632年。那一年的一个深夜,北平的雪下个不停,一位老外化装成送炭工人,买通了看守,走进了大明北镇抚司阴森晦暗的监狱。他就是孙元化的朋友,曾和他一起在京城炮厂制造过西洋火炮的传教士汤若望。

    孙元化生前加入了天主教,汤若望给孙元化做了最后的弥撒。在这最后时刻,孙元化竟然请汤若望转告三个儿子,不要因为他被冤杀而抱怨朝廷,不要当官,把他的遗作整理出来传于后人。

    孙元化的三个儿子孙和鼎、孙和斗、孙和京照办了。在孙元化死后,他的遗体被儿子和部下迎葬于嘉定南门外的荒圩中,坟前立有一方石碑,上书“佥都御史孙元化墓”。此后,孙元化的三个儿子来到京城,把全部精力投入在整理父亲的遗作上。朝廷多次邀请他们出来做官,都被拒绝。他们十数年如一日,潜心整理父亲的文稿,编成《水一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