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九章 偶遇(3)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黑格尔所擅长的方面正是叔本华所不擅长的。黑格尔的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举足轻重的,而叔本华在这些领域并没说过什么我们感兴趣的内容。但有一个领域,叔本华绝对比他的宿敌黑格尔更先进,那就是科学,这多少会让人有点儿吃惊。

    作为一个受印度哲学影响的唯心主义者,他持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生活的世界根本上是一个幻象。这个想法很难跟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科学态度相融合。他那本名著的开场白和结束词分别是“世界是我的表象”和“对于意志已经**而且已经否定它自己的人们讲,这个如此真实的我们的世界,尽管有一个个太阳与银河——才是虚无的”。

    从这点来说,难道我们远离了当今科学的世界观吗?但是,关于意欲的本质这一叔本华哲学的核心概念,可以说叔本华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尽管很少有当代的评论家(克里斯多夫?贾纳韦除外)承认这一点。

    叔本华对黑格尔的评论大多数都可以算是“对人不对事”的人身攻击,没有提到黑格尔具体的著作。于是就有人开始怀疑叔本华到底读过多少黑格尔的作品。然而,在他晚年的作品《论自然的意志(1836)》中,他提到了黑格尔中得一段,对我们来说已经是边缘内容了。这一部分算是我们现在读得最少、研究得也最少的黑格尔哲学了,不仅因为里面大多数科学观点已经过时了,而且它属于一种需要特殊诡辩法才能理解的传统德国哲学(谢林等提出的永恒自然法则论)。

    叔本华挖苦说它荒谬且缺乏逻辑,有时理由还算充分,这种“在生活中,光明完全左右了重力”的黑格尔式表述,以及他表现出的对“磁现象是自然有思想的证据”这种观察所产生的共鸣,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我们(或者我们大多数)不再相信自然界存在有目的的动机。既然叔本华认为意欲是“盲目的”(正如自然选择),那他当然也不信这一套了。与黑格尔不同,我们不会相信自然是某种绝对精神的产物,或认为它的目的是允许绝对精神察觉到自己是**的,叔本华同样也不相信。叔本华直率地说“不是智慧创造了自然,而是自然创造了智慧”,在黑格尔和谢林时代这可能会被当作异端学说,而在后达尔文时代,这就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了。

    更进一步说,叔本华认为自然包含了矛盾冲突“每个等级的意欲的客体化(即每一个现象)都在与物质、空间、时间和其他作斗争”,与大多数哲学家不同,他不认为人类是高等的理姓动物,而是像在他之后的尼采说的那样,他强调我们的意识是有多么肤浅:“不过是我们表层的思想罢了”。

    他还跟弗洛伊德观点相似,强调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动机:“我们经常彻底地误认为我们知道自己选择或选择不做某事的真实动机,直到发生了某些偶然事件,真正的动机才被揭露出来”。我们并不是高级的理姓动物,而是毫不知情地为作用于我们的“普遍意志(universalwill)”服务的仆人,且经常自欺欺人地认为“真实自我其实是生存的意欲——盲目地为生存和繁衍而奋斗”。从这点来说,他不仅是达尔文和弗洛伊德的先驱,更确切地说,是道金斯的先驱。叔本华“盲目的意欲”与道金斯“自私的基因”所讲的是类似的故事。对道德来说更是相同:对意欲或基因来说是好的,不一定对个人来说就是好的。叔本华告诉我们,意欲“随时会让个体殒灭,从而使种族得到延续”。

    对叔本华(道金斯亦同)来说,我们最好的出路不是跟自然和解,而是与之斗争,直到我们能从生物律令中逃脱出来的程度。一位与叔本华生活在同一时代、名叫约翰?赫尔巴特的人,指出了一个在他看来叔本华哲学的核心矛盾:如果我们被意欲决定,我们如何去像叔本华建议我们的那样去否定它?如果我们确实能够抵制并否定意欲,那么意欲肯定不像叔本华告诉我们的那样无所不能。这不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可以用当代的术语来改述这个问题:理姓,作为进化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流浪儿,是否能战胜同样作为进化产物的本能呢?

    尽管之前也有一些叔本华的传记,而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