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七四章 心怀天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邺城,骠骑将军府,田畴面带忧色地向刘和汇报了最近各路传回的消息。刘和听完,紧锁眉头,一语不发,转身盯着挂在墙壁上的大汉疆域图。

    “子泰,以你的估算,今春各地遭灾的人口大概有几成?”

    “保守估计,至少三成。”

    “如果不保守估计呢?”

    “四成,甚至是更多!”

    “嘶——!四成,算下来就是上千万人啊,这回真的麻烦了。”

    “来人,去将袁涣和程秉两位从事喊来,我要问话!”

    刘和口中提到的袁涣,便是当年在进攻徐州时,被俘的那位军师,后来被卢植点醒,暂时隐姓埋名到了幽州,就在蓟城为刘和做事。如今袁术已成冢中枯骨,袁涣对外恢复了身份,成为将军府中的一位高级幕僚,专门负责民政方面的事务。

    另外一位叫做程秉的,也是卢植在徐州挑选出来的人才,特意送到幽州来接受蔡邕和郑玄等人的教导,刘和担心程秉跟着两位大儒只读死书成了呆子,便软磨硬缠地从岳父那里把程秉给要了过来,从此留在身边做事。

    刘和把将军府搬到邺城之后,留守蓟城的不少人便随刘和南下到了邺城,如今刘和的身边不仅有郭嘉和田畴这两个臂膀,还有李儒、徐邈、夏侯兰、陈逸、甄俨、袁涣、程秉这些人辅佐,也算得上人才济济,精干高效。

    不多时,袁涣和程秉来到刘和的书房。

    刘和问袁涣:“幽州去岁储存的粮食有多少石?”

    袁涣回答:“共计一千四百五十七万石。”

    “辽州的粮食储备有多少?”刘和再问。

    “四百二十二万石。”

    “冀州的粮食储备有多少?”

    “五百三十二万石。”

    “辽州初建,粮食储备少一些倒也说得过去,冀州为何储备只比辽州多出来一百万石?”刘和皱眉,有些不解。

    程秉在一旁解释说道:“冀州去岁真正有余粮储备的只有北部的四郡,南边的几个郡当时还在袁绍控制之下,加之振威、振武两营出州作战。粮草消耗很大,因此冀州去岁的粮食储备并不丰富。”

    “嗯,你们现在就算一下,能从幽州、辽州和冀州最多抽调出来多少粮食。”

    袁涣和程秉立即坐下来,一人手握一支炭笔,埋头计算起来。炭笔虽然没有毛笔写字那么丰润耐看,但却胜在简捷和高效,如今已经成为刘和手下必会的几项技能,所以袁涣和程秉也是适应了这种硬笔书写的方式。

    趁着两位幕僚在埋头计算的时候,刘和仔细回忆后世看到过的一些数据。

    “按照后世史学家和农业专家权威的统计分析。大汉在人口鼎盛的时期,每年粮食产量大概有320亿斤,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年500斤口粮。如果按照此时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约为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年产粮2000斤左右,一个五口之家大约是5000斤。幽州现在的人口大约有580万,我在幽州兴建水利已经有八年,推广各种新式农具和龙骨脚踏水车也有六年,四处开荒屯田也坚持了七年。这些因素加起来,大大提升了单个劳动力的年产粮食数量,也不知道算下来能提高到几成……”

    就在刘和沉思的时候,袁涣和程秉已经计算完毕。两人相互替对方检查一遍,然后交换了自己计算时采取的算法和依据,最终形成了一个都能认同的数字。

    “禀告公子,如果按照秋粮收获为时间节点。那么在此之前,我们一共可以从幽州、辽州和冀州调集出来的粮食数目是八百二十五万石,如果扣除粮食运输途中的损耗。最终能够运到目的地的粮食大概为六百四十万石左右。”

    “你们再算一算,以最低的标准,也就是保证不饿死的情况下,一千万人在四个半月内需要消耗多少粮食。”

    “一个大人一天给粮十二两,可以保证不饿死。小孩一天给粮减半,为六两。老人取中间数,给粮九两……一千万人中,大人算四成,老人算两成,孩童算三成……”

    袁涣和程秉每人手抓一只算盘,将算子拨得霹雳啪啦直响。

    “启禀公子,如果想要保证千万人在四个月内不被饿死,那么至少需要提供八百五十万石粗粮。”

    “八百五十万减去六百四十万,就是两百一十万石的缺口,不好弄啊。”刘和紧缩眉头,口中喃喃自语。

    此时房内的几人已经明白刘和让大家计算这些数字的用意了,尽管还差了两百多万石粮食,但刘和居然想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