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九一章 激战长安(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长安城四面围郭之下,有十二道大小城门,其中每一个方向上都有左中右三道城门,比之东都洛阳来,毫不逊色。

    如今把守各道城门的,皆是奋威将军、温侯吕布的手下部将,他们分别是:校尉侯成、曹姓、宋宪、高顺、郝荫、成廉、魏续、薛兰,都尉张辽、王贺、李封、刘何、韩巍,谋士许汜、王楷,秦宜。

    这些将领谋士,皆出自于并州各郡,有的当初是丁原的手下,有的则是吕布的部曲,如今抱成一团,成为一股重要的势力,时人称之为“并州系”。

    在后世之人的评价中,吕布被描绘成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而陈寿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实际上,吕布因为两次弑主而把自己的名声彻底搞臭了,所以遭到了世家大族的唾弃,但他不过是一个被政治家和阴谋家们玩弄的工具而已。

    很多时候,吕布其实挺悲催的。

    后人经常拿吕布的不忠来说事,但却很少听到有人说吕布是个残忍嗜杀的家伙。根据统计,死在吕布手里的武将,仅有李肃、方悦、穆顺等几条杂鱼,以吕布当时天下第一猛将的身份,这实在是一个令人觉得惊讶的数据。

    相比于三国时代那些逼迫手无寸铁的百姓冲在前面替士兵抵挡箭雨,蚁附攻城,甚至是充当人肉干粮来吃的黑心主公们,吕布对于普通民众的伤害几乎很小,倒是在当初跟随丁原时,与北方的游牧民族打了许多硬仗,算得上是汉人当中的民族英雄了。

    吕布第一次刺杀主公丁原,是因为受了董卓的拉拢唆使,这事干的确实不地道,充分暴露了他轻狡唯利的小人嘴脸;吕布第二次刺杀董卓,是因为受了王允的拉拢唆使,这事干的其实挺得人心,因为董卓实在死有余辜。

    抛开吕布两次弑主这事不谈,单论吕布带兵打仗的本领,其实还是可圈可点,很有一套的。

    作为并州系的核心灵魂人物,吕布在军中的威信很高,他麾下这些出自并州的将领对于他的命令都能严格执行,否则也无法凭借少量兵力便将李傕和郭汜的近十万攻城大军堵在城外,挫败了叛军一次又一次的攻势。

    如果仔细梳理一遍吕布手下这些将领,就会发现他在提拔和培养人才方面很有建树,并州系的将领在整体能力素质方面全面超过了西凉系,比之袁绍和曹艹麾下的那一群武将,也是毫不逊色。

    校尉侯成,并州人,身手敏捷,武艺高强,为人机警,善于进行伪装刺探,为吕布训练了许多精干顶用的斥候,在统兵打仗方面有一手。

    校尉曹姓,并州人,擅长箭术,箭艺神乎其技,其箭术大巧若拙,蕴含着一股骇人的暴发力,徐州之战时曾射瞎夏侯惇的一只眼睛。

    校尉宋宪,并州人,精通观察敌情之道,是个顶级的战场观察员,深得吕布信赖。

    校尉高顺,并州人,具有超强的统兵练兵能力,替吕布训练出来的陷阵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高顺为人沉稳忠直,能攻擅守,乃大将之才,骁勇有智,忠心仁义。平时不饮酒,不受馈遗,奉公守法、刚正不阿,待人冷漠。

    校尉郝荫,河内人,出身流寇,当初试图打劫吕布,结果被吕布暴扁一顿,然后被吕布一身高超武艺所折服,从此拜吕布为主,为其所用。

    校尉成廉,姓情沉稳,看似没有突出的特点,做事却是认真踏实,属于只做不说的人。

    校尉魏续,吕布妻舅,后背叛吕布,投降曹艹,被颜良所杀。

    校尉薛兰,吕布军中除曹姓以外的另一位神射手,在徐州之战时被曹艹部将吕虔射杀。

    都尉王贺,使一柄大刀,马上骑战和马下肉搏样样精通;都尉李封,以豪勇著称,曾得吕布亲自指导武技;都尉刘何,使一杆长矛,马上功夫干净利落,毫不逊色于王贺;都尉韩巍,老成持重,对吕布吩咐交待的事情从来都是一丝不苟。

    还有一名骑都尉,名曰张辽,平时言语较少,作战时却是勇猛无比,胸中藏着兵法韬略,今后的前程不可限量。

    谋士许汜、王楷和秦宜跟随吕布多年,虽然名声不显,但也是认真负责,一直替吕布出谋划策,筹措粮草,功不可没。

    历史上,长安城破之后,吕布的这些手下没有一个被李傕和郭汜抓获斩杀,也没有一个向李傕和郭汜投降,都是心甘情愿地跟着落败的吕布先投袁术,再投袁绍,然后又跟着吕布占兖州、战徐州,直到最后大势已去,才死的死,降的降,只剩下了张辽一枝独秀。

    都说时势造英雄,如果吕布没有覆灭,那么他手下的那些将领未必没有“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后来那些建树。

    自从长安城被李傕、郭汜和张济的联军围困之后,城内人心惶惶,特别是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