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747章 错了一千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承上,我们继续来领教一番苏轼和粉苏的脑残。

    在《苏轼治西湖》一文中,有言,说,“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意,所建之苏公堤长三十里!

    另,在与古文《苏轼治西湖》一样同为浙江省高中语文教材的散文《宋朝的雨》中,有言:“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

    这里,《宋朝的雨》一文也认可了文中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的说法,明确指出了苏公堤“湖南北三十里”,这与《苏轼治西湖》一文“南北径三十里”相合。

    此两文的“三十里”之说,呵呵,把西湖又撑大了五倍多!五级脑残!

    这“三十里”之说,比较前文民间传说中的“沿湖要走三十三”,这两高中教材中的“三十里”说则要更加荒唐地3.14乘2倍!

    前文的脑残的“三十三”是“沿湖”绕行的弧长,是大于360度的弧长。而《苏轼治西湖》中的“南北径三十里”和《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的“湖南北三十里”是直径!是弦长!呵呵,脑残不?西湖有多大?西湖东西宽约2.8千米,西湖南北长约3.2千米,千百年来,大致如此。实量苏堤长2797米,约五里半,六里还不到,所以,依百度百科言,《苏轼治西湖》系苏轼作;《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系苏轼之弟苏辙作。这两苏都红口白牙的在说湖中长堤为三十里。二里等于一公里,那长堤长为15公里!

    也许,有人会说,千百年来,西湖在变化呀!西湖,按其规律,是该越来越小的呀!

    不错,千百年来,西湖历经多次变迁,面积一直在逐渐缩小。但总的说来,变化不是很大,据考证,唐代的西湖面积在10.8平方公里左右,“澄千顷之波澜”。到了宋代,面积缩至9.3平方公里,清代是7.5平方公里。21世纪的西湖有6.39平方公里。西湖的面积,千百年来,一直在缩小,但,在近现代,随着西湖的西进,西湖的水域又有所扩大。

    现在,我们可以以西湖的面积和21世纪苏堤的长度为基准,来推知,唐代的“苏堤”(在唐,苏堤还没诞生,这里是假设如果在唐代,在苏堤的位置,如果建一苏堤,该有多长。)约长3633米,算是七里多点;宋代的苏堤约长3372米,算是七里不到;清代的苏堤约长3028米,算是六里多点;21世纪的苏堤长2797米,算是五里半稍多。

    上述唐宋清今的苏堤长度如果考虑到古今度量衡的不一:唐朝一尺等于今天的30.7cm;宋朝和元朝一尺等于今天的31.68cm;明清年代一尺等于今天的31.1cm;今天一尺等于33.33cm。那么上述的苏堤应该进一步修正为:唐代的“苏堤”约长3944米,能算是八里;宋代的苏堤约长3548米,能算是七里;清代的苏堤约长3245米,能算是六里半;21世纪的苏堤长2797米,算是五里半稍多。

    因为,1市里=150市丈;1市丈=10市尺;1千米=2市里,1米=3市尺。所以,在宋,苏堤也就七里左右,离苏轼所言的苏堤长三十里,荒谬地放大了429%!

    许多文章都有说,说苏轼在整治西湖、疏浚西湖时,如何亲临第一线,如何深入基层,如何调查研究。还说在疏浚现场,与民同乐,吃东坡肉,喝印月酒。那么,王木木想不通了,即使苏轼此人文理偏科,好,数学差,但作为龙图阁大学士,一里有多长,一丈有多长,一尺有多长,这总归应该知道的吧!古代人不若现代人,出门开车,乘车。唐僧用双脚走到了印度,徐霞客用双脚走遍了中华大地,苏轼也一定曾在西湖的东南西北走来走去过的。难道,这苏轼对自已的脚步一点概念都没有?他会把七里误会成三十里?呵呵,如果说,说苏轼真是这么样的一个糊涂蛋,那苏粉们真是在不顾事实地反在给苏轼搽黑了。

    百思不解的王木木在想,一个是七,一个是三十,这能搞错吗?绝对不可能!苏轼再弱智,苏轼再浮夸,也不至于把七里误会成三十里!何况,疏浚西湖,又不是苏轼一个人的干活,苏轼手下,大小官吏一大堆,还有未来的太常博士米芾等,对于苏轼的三十里之说,应该都是认可的,签单的,要不,苏大学士的“纰漏”,哪能“流芳千古”?

    那么,既然如此,苏轼为什么会把七里说成三十里呐?既非无意,必是故意!苏轼的刻意造假,缘起何意?

    王木木在想,想想,也有道理,这苏轼可真是聪明人,把工程量说大,把项目规模放大,把土方量增大,那么,相应的,工程款是不是应该同步大一大?劳务人工是不是可以高估三四倍?那么贪墨截流的安全系数,是不是可以增加许多倍?而挪用gōng款和中饱私囊的效益,是不是也可以递增很多倍?反正,汴京的两当权派是两足不出户、没啥数理概念的寡fù;反正朝廷也不会对我核计验收;反正我的报告知qíng人看不大到,看到的又都是好蒙的不知情者,苏轼很得意,很大胆,也很贪婪,于是无视七里的现实扯出了荒谬的三十里之说!这可能吗?完全可能!鹿都可能变成马,七里为什么不能变成三十里?

    苏轼这个谎言,作文立说中,说东道西中,欺上瞒下中,扯了11年(苏轼1101年8月24日逝世)。苏轼愚弄了朝廷和财政,也愚弄了历史和所有的苏粉!苏轼逝世后,其弟苏辙为其哥苏轼作墓碑,写下了《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再一次固化了苏堤长三十里的概念!将苏轼的愚弄和指鹿为马继续发扬光大、流芳百世(也许今后要遗臭万年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