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2章:旱魃何如人心险(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云如烧人如炙,蝉喘雷干冰井融。

    天宝十三载(754年)六月十八日,巳时将尽(上午近11点),如火骄阳炙烤着华服衮衮、冠盖如云的兴庆宫勤政务本楼广场。

    圣人、高翁和右相身份高贵,自可在楼上凉殿内休憩。其他皇室成员、在京七品以上官员及藩属使节却不得不顶着烈日站在广场上等候。

    勤政务本楼紧邻兴庆宫南墙,广场位于楼北。巍峨如山的殿宇遮挡了些许滚烫的光线,广场四角也堆积着成桶冰块,可众多身着华丽繁复礼服的朝臣依然汗流浃背、面红耳赤。

    然祀与戎乃国之大事,献俘礼兼具礼仪与兵戈,更是重中之重,不可有丝毫懈怠。故而在无论是金紫加身的朝堂重臣、还是位卑权轻的年轻官吏,均挺腰直背、站立如松。

    广场四周旌旗招展,布满甲胄鲜明、昂首挺胸的龙武军和飞龙军士卒,他们手中刃如秋霜的长槊使得气氛愈发肃穆与庄重。

    “算算时间,安西军献俘队伍应从太庙出来了。”站在广场上的王霨眯眼瞥了眼太阳的位置。

    献俘礼作为大唐最隆重的庆典之一,仪式本就格外繁琐。安西军征讨吐蕃与大勃律的战绩辉煌如斯,圣人特意诏令礼部和兵部,要浓墨重彩、大肆庆祝,以展现大唐之赫赫武功。为此政事堂诸臣翻阅典籍、反复更易,才敲定最终流程。

    巳时,押送着战俘的安西军在春明门与飞龙禁军汇合,以太常寺鼓吹署的歌工、乐工为前导。为彰显安西军之功绩,圣人特许比照其出行的卤簿仪式,动用鼓吹署铙吹二部,笛、筚篥、箫、笳、铙、鼓等乐器,每色二人,歌工二十四人。

    乐手歌工在鼓吹令丞的引导下,乘马执乐器,鼓吹振作,迭奏《秦王破阵乐》等四曲。在威武雄壮的鼓吹声中,安西军先后至太社和太庙行告礼,陈设俘虏和敌军旌旗,祭告天地和大唐列祖列宗。

    午时,告礼结束,安西军将离开社庙,前来勤政务本楼广场,让圣人亲自校阅虎贲、查验战果、裁决战俘、恩赏功臣。

    “高、封二人用兵如神,悄无声息中竟策反苏毗部,令人心折。若无安史之乱,吐蕃的衰落将无可避免,大唐又怎会蒙受长安被其攻陷的耻辱?”

    作为历史爱好者,王霨了解唐代发展的大趋势,却不可能熟知所有的细微曲折。他对苏毗部就一无所知,更不记得《资治通鉴》里有这么一条记载:“(755年)春,正月,苏毗王子悉诺逻去吐蕃来降。”

    念及安史之乱,王霨略微有些懊恼,未能抓住安禄山入朝的良机,致使横亘在大唐天空上的战乱阴云迟迟不散,实在令人扼腕。但无论如何,王霨觉得自己都不可能接受卢杞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的思路。

    “按史书记载,明年冬季将是安禄山反叛之时。时间紧迫,无论如何,要在今年冬日大朝会时彻底削弱安禄山的兵权。”王霨紧攥双拳:“从上次交锋看,李隆基对节镇权力膨胀已有所提防,只是他耽于享乐、偏听偏信,迟迟不愿将安禄山调回中枢。且朝堂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互相钳制,调安禄山入京触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和神经,阻力极大。既然如此,唯有一视同仁,从制度设计上制衡节度使的权力,才能根除因尾大不掉引发的安史之乱和藩镇之祸。”

    入京以来,王霨一直在思索如何避免安史之乱。去年年底时,他与阿伊腾格娜和王勇反复讨论,将思考成果整理成文,密送庭州,交由父亲审阅。

    数月后,王霨收到父亲的回复:“吾儿此疏正中时弊、深谙帝心,必可得圣人赏识。若诸策推行,四海可安。然忧患生于所忽、祸害兴于细微,谋虑机权不可不密。为天下计,此疏不可不上;为谋身计,此疏不可早上。望吾儿谨言慎行,静待时机。”

    对王正见反复叮嘱的保密问题,王霨深以为然。既然将决战定在冬至大朝会,他打算在冬至前一个月左右时,通过高力士的渠道将奏疏秘密呈交李隆基,作为冬至廷议的杀手锏。

    况且,眼下王霨一时也顾不上奏疏,头顶的骄阳和湿透的衣衫无时不刻不在提醒他,应对肆虐的旱灾才是当务之急。

    据朝堂邸报和各地素叶居分号汇集来的情报,河南道和京畿道东部的旱情最为严重,部分州县焦金烁石、赤地千里。

    苏十三娘的家乡河内怀州位于重灾区,放心不下的她将女儿交给王勇照管,独自返乡探亲。

    王勇提议她带几名北庭牙兵同行,被苏十三娘冷脸否决;阿史那雯霞欲随师父同去,也遭婉拒。

    王霨知苏十三娘剑技高明,但为安王勇之心,还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