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481章 苏联特色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是根本不可能传授给,敌对阵营的国家的,并进行最严密的封锁,再加上经济实力不足,没有想到这也催生出苏联特色的发展军事工业的新路子。

    也就是苏联武器的创新设计。

    他们与美式装备不同,独立于美国之外,苏联在世界上发展出了另一套独特的武器装备设计性格,独树一帜。

    但这些武器却堪称设计经典。

    在这些众多的苏式武器中,它们背后却有着很相似的设计理念,这些设计理念,在今天很多领域,依然有很大的价值。

    我们来看看这些经典设计作品吧:T-34 。

    1943 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爆发,这就是苏联和纳粹之间展开的震惊世界的库尔斯克大会战。

    苏德双方投入七千多辆坦克参战。

    德国吸取一战被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的英军坦克击败的教训,决定潜心研制坦克。

    到了二战的时候,德军坦克已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甚至在当时德国,就已经把极为先进的电传动技术,运用到了坦克上,当时的虎式坦克,做工精良,可谓的当时,全世界最好的坦克,最先进的坦克。

    可是在库尔斯克大会战中。

    德军做工精良的虎式坦克,却意外的败给了很多性能,都弱于虎式的苏军 T-34 坦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在当时苏德战场上,不断爆发大规模的装甲战,在坦克装甲车辆战损极为严重的情况下,去追求耗费工时的精品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虽然 T-34 在很多性能上弱于德军的虎式坦克。

    但 T-34 操作简单,甚至只要会开拖拉机稍加训练即可操纵它,会战期间可以看到工人把 T-34 直接开出工厂奔赴前线。

    而虎式坦克结构复杂,操作人员要求高。

    没有一定的时间学习和训练,是根本不可能驾驶操纵的。

    这也就造成德国的坦克,生产速度慢、产量低,在大规模的坦克战中,无法及时补充战损坦克,造成数量越来越少,而苏方的坦克,越来越多,德方在坦克消耗战中,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结构简单,这使得 T-34 既节省资源。

    同时生产效率迅速提高且维护方便,这也是在大规模损耗的坦克战中,能保持充足坦克的供应,提供持续的火力支持关键原因。

    再精锐的虎式,在面对规模庞大的钢铁洪流时。

    也只有俯首战败的份了,这就是著名的—T-34 危机。

    这也可以说,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是一场设计师间的战争,苏联设计师找到了打赢战争的钥匙,而德国的坦克设计师们则彻底输掉了这场战争。

    还有 20 多项飞行纪录的创造者。

    其中有 6 项至今未被打破的传奇飞鸟,它就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设计的米格 -25。

    从60年代开始设计之初。

    米格设计局面临的,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设计。

    这是一非常难完成的任务,那就是用什么材料制造这架飞机,因为其设计要求要达到三马赫,也就是三倍音速!

    即便在后世,这也是高难度的挑战。

    因为所有航空器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个难题——热障,它可以让飞机象天女散花般,在天空中解体。

    而且 99% 的飞机都是使用铝合金。

    即便后世也是如此,因为它轻巧坚固,但是很不幸,铝合金只能承受 140 度的温度,当温度达到 200 度时,结实的铝合金就变得像面团一样柔软。

    而三倍音速的设计要求。

    必然使机体温度轻松跃过 200 度,如果米格 -25 用它制造,上天后只会变成一个发着火红光芒的飞碟。

    到底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苏联人想到了钛合金。

    它比铝还轻,却更结实,而且高温对它来说,就像挠痒痒一样无所谓,但很遗憾,攻这个钛盾的长矛直到后世人类都还没有磨快。

    更别说在 60 年代了。

    苏联人只能当时只能加工一些简单的长条形钛材,用在有限的部位,而更多战斗机外形复杂的钛制零件,根本无法加工。

    苏联人设计师没想到,脑洞大开。

    竟然想到了,用不锈钢来解决热障问题,他们打算用密度高达 7.8 的沉重钢材,来制造一架截击机,而且还要达到 3 倍音速!

    不锈钢的密度整整是铝合金的三倍。

    而为了减轻飞机的重量,所有的部件做得比原来更薄,在打开加力后,飞机的个别部件超过了1000 摄氏度,为防止热量传入机体,发动机舱用镀银的防热隔板包住,驾驶舱和设备舱采用通风冷却,使用专用的空气喷头提供冷却降温。

    即使如此,飞行员还必须戴上专用的隔热手套才行。

    材料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作为一架高速截击机必须拥有独立搜索能力,这与苏联相对落后的电子技术形成了矛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