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章 教育强国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笑,代李铬回答:“铭华有所不知,国子监不比其地方,有问题可以问,有想法可以说,即使错了,也不会给人笑话。不过象李兄这等人,国子监虽有上千号人,也只有这么一个了。我们虽然暗地里称他疯子,见了面取笑一通,也没有瞧不起他的意思,这毕竟是他的爱好。”

    那几个学子齐声附和:“是呀,长孙兄说得对极。在国子监,并不是一心务诗书,还可以学学杂学,只要有兴趣格物也可以学。”

    唐朝最高学府竟然鼓励学子从事“课外学习”,刘铭华无论如也是想不到,轻轻击掌赞道:“真是难得呀!你们就不怕误了前程?”

    “怎么了,刘兄?你也为我担心了?”李铬轻笑一声,不以为意:“只要不担误了功课,就是学再多的杂学也没关系。”

    唐朝国子监在教学内容和课目的设置上并没有规定死,更不会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而是有很大的灵活性,给生员以很大的选择性,生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

    儒经分为大中小三类,大经为《礼记》、《春秋左传》,中经为《诗经》、《周礼》、《仪礼》,小经为《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生员可以按照标准,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要是选择“二经”的话,必须是一大经和一中经或者小经;选“三经”的话,就是大中小必选一经;选“五经”的话大经必须全修,其余各选至少一经学习。

    《孝经》和《论语》是必修课,不论经学,还是书学、算学,只要是国子监生员都必须学习,没二话。

    给予生员足够的自主权,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有很严格的规定,学习经学有年限规定,《论语》、《孝经》为一年。

    同时,还有很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唐朝的考试分旬考、岁考、毕业考。旬考就是十天一考,主要测试十天内教授的知识,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小测验,三分为通晓,两分为及格,一分不及格,要受处罚。岁考就是考核一年内所学的知识,学经学的话考经义十条,通八条为上等,通六条为中等,通五条为下等。下等为不及格,须重习留级,重习岁考仍不及格,勒令补习,仍不及格者,不好意思只能退学了。

    毕业考由博士出题,国子监祭酒亲自监考,合格者可以应省试或礼部试,就有中举的机会,一旦中举就是朝廷的“栋梁之材”。如果无意于官途,只想做一学者,合格者仍可以再学习,四门学生可入太学,太学可入国子学。

    唐朝国子监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大学极为类似,让人惊叹。当然,刘铭华不知道这些,徒自为李铬担心。

    唐太宗时期极为重视儒学教育,儒家之学盛极一时。经过高宗和武则天后,儒学渐衰,出现了“生徒不复以经学为意”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儒家的影响力,为杂学、格物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是以务杂学者渐多。

    刘铭华真想不到唐朝竟有如此务实的教育,比起明清时期专务“八股文”好到天上去了。开明的学风,培养出了很多能务实的人才,也许这是唐朝能够强盛的重要原困。

    打从心里喜欢李铬,刘铭华在感叹之余调侃道:“你就不怕贪多嚼不烂,贻人笑柄?”

    李铬不以为意,笑道:“刘兄有所不知,就算是博士授课有不妥之处也可以提出,不必以博士之说为准,博士不仅不怪罪,还很鼓励。如我者,不会给人笑话,知者只会教诲我。”

    唐朝的博士主要负责教授生员知识,相当于现代大学的教授,只是他们的影响力比起教授大得多,他们可以见皇帝,必要时皇帝会召见他们商议国政。可以说博生是国子监的权威,德高望重,他们犯了错生员可以纠正,如此学风比起现代大校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刘铭华再次击节赞叹:“真是想不到!”

    明清时期的读书人一言不合就相互攻讦,说什么“道不同不相为谋”,给对手扣上“不合圣人之道”、“不重先圣之说”这样的大帽子,甚至而引起党争,祸国殃民。唐朝学风如此之好,要刘铭华不感叹都不行。

    “刘兄第一次来,我们得好好盘桓,我正有好多不解之处要向你请教。”李铬真是个好学生,准备粘上刘铭华了。

    他喜欢自然科学,给他讲解倒没问题,只是现在不行,澜儿报备这事得先办,刘铭华笑着婉拒道:“李兄的盛情我心感,只是我等还有要事,先告辞了。”

    接下来,刘铭华等人继续参观了国子监,然后刘铭华心里就有底了。下午刘铭华还要去火药工厂,所以不可能在我就接停留太长时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