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镇的灯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r>

    小镇名为抱山镇。【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800()】    .

    很小的一个镇子,三十余户人家,它并不抱山,而是大山紧紧抱着镇子。

    据说镇子是明朝末年建的,是一户姓杨的大官人家避难来此建的镇子,不过现在镇上可不止姓杨的,有很多的杂姓了,都是慢慢迁徙过来的。

    由于镇子在山里,很少有田地种,人们只能靠山吃山,平时里进山打打野味,弄点柴火到山下的集市中去卖。

    不过山民们还有一个副业,那就是凿石头卖。

    离抱山镇十多里有一座很高的山峰,从镇子到那里去要翻五个山头,都是些小路,不好走。由于那座山峰常年隐藏在云雾里,山民称其为“云雾尖”。

    “云雾尖”盛产一种山民叫不出来名字的石头,分为黑白两种,石头天生光滑,且极其温凉。山民将石头开采出来用牛车运到城里去卖,城里的有钱人都愿意收这种石头,觉得稍稍加工一下用来铺地最好。当然,夏天睡在这石头上也是非常的沁凉。

    几十年下来,山民们给石头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云雾石。镇上一个有些学问的老学究道:“云雾山中云雾石,天生凉意沁人心。”

    抱山镇有个不甚大的广场,就在镇子中心。广场地上铺的是打磨整齐光滑的“云雾石”,据说是清朝初期镇上一个在外面发了大财的货郎捐钱铺的。广场正中间,有一个笔直的枫树做的柱子,柱子顶端有个挂钩,每天晚上,镇长都会将一个点亮的灯笼挂在上面。

    烛光不是很亮,照在光滑的“云雾石”上,上面反射出柔柔的光亮,让人放佛身在月光之下。

    镇民们平时都将一些山货晒在广场上,也不用看管,自家的东西一直都是自家的,没有人去拿你的。到了晚上,尤其是夏天,镇民们三五成群的来到广场上乘凉,各自手里拎着小马扎,拿着大蒲扇。孩子们赤着脚欢快的在周围跑着跑着,追着那一闪一闪的萤火虫。

    时间慢慢流逝着,昔日的稚童慢慢的老去,他们坐在广场上,偶尔看看天上的白云,又低头望望玩耍得很欢的孙子们,舒心的一笑。

    有那么一天,在外面做长工的杨家老四回了镇子。杨老四穿着一身皮衣若有所思的站在广场上的灯柱下面,吧啦吧啦了几口黄烟,对一旁的本家大伯,现今的镇长道:“伯,咋不整个洋灯呢?那玩意,拉了开关就亮,老方便了。”

    镇长瞥了自家的侄子一眼:“你出钱,我就去隔壁镇子上拉条电线回来。”

    洋灯,也就是电灯,镇山的人很少见过,不过镇长去城里见过几次,很好的一个玩意,只是没福气享用,说白了点,是没钱整那玩意。

    杨老四倒了倒烟筒,低下头没说话,过了一会,小声道:“我还得存钱娶媳妇呢。”镇长笑了笑,拍了拍侄子的肩膀:“媳妇比灯重要啊。”

    离抱山镇最近的镇子就在山下,叫小池镇,最近几年,小池镇发现了煤矿,家家户户都赚了不少钱。城里出现电灯后,小池镇的镇长怀里端着不少钱进了城里的电力局,好说歹说接了跟电线到了镇上。由于电很有限,镇长只在矿场上和自个家里亮了灯。后来镇上几户很有钱的人家拿着红包找到镇长分了根电线回家里,安上了电灯。

    抱山镇广场上的灯柱每天都会亮,这是镇长的职责,老人们说广场上的那点亮光是指引他们回家的明灯。

    这天,镇长吃罢晚饭,来到广场上散步,本家的一个太爷拄着拐杖颤颤抖抖的过来了。

    “欢子。”老太爷叫着镇长的小名:“听说山下都有电灯了,你咋不整一个回来。”“爷,要钱啊。”镇长叹息道。

    “来,把我这金烟斗拿去当了。”老太爷哆嗦的从怀里掏出跟了自己大半辈子的烟斗,这烟斗是他年轻时在外面救了一个落水的地主,对方送给他的。

    “不行,这可是您老的贴身之物。”镇长知道老太爷常说等他死了,就拿这烟斗陪葬。最新章节全文阅读</strong>

    “拿去吧。”老太爷拍了拍镇长的手背,凑近对方的耳边道:“我见不见什么劳什子电灯没意义,就是孩子们得见见,他们还年轻啊。”

    镇长听了老太爷的话,眼睛有些湿润,重重的点点头。次日,镇长到城里当了金烟斗,换了十个大洋,又拉了半车野味去了小池镇。

    谈了半天,最后谈妥了。

    抱山镇从小池镇拉一条电线回去,但只能点一盏灯,至于点在哪里,那就是抱山镇的事情了。不过电灯的开关必须由小池镇控制,他们担心抱山镇把电用多了。

    电灯按在广场上的灯柱上面,镇长让镇上的木匠给电灯做了个挡板,以免灯泡被雨水淋坏了。

    镇长对围在灯柱下看电灯的镇民说下午六电灯就亮了,这是他和小池镇的镇长约定的,每天下午六点亮灯,到次日早上五点灭灯。

    冬天的六点,天黑了,山风吹得呼呼啦啦的,但很多人都没回家,他们在等灯亮。

    到时间了,小池镇这边没让抱山镇失望,灯泡闪了闪,亮了。

    一时间大伙觉得电灯的光很刺眼,刺得眼前一片模糊,但心里确实非常的高兴。

    以后,每天灯都会亮,镇里的人在灯下指指点点的,告诉自家的小孩这就叫电灯,是城里人用的玩意。

    深秋的一天,灯没亮。

    镇长等了一晚,自顾自道:“定是管开关的忘记开灯了,明天去说下。”

    一大早,方家的小儿子慌慌张张跑到了镇长家里,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小…小…鬼子…日本人…打过来了,把小池镇给占了。”

    这就是昨天灯没亮的原因了。

    小鬼子所到之处,鸡犬不留,小孩子的玩具都抢。

    镇长在城里听县长说蒋委员长都***怕小日本,东北三省都送人家了。

    “得走。”镇长可不想抱山镇在自己手上绝后了。他挨家挨户的把人喊到了广场上,把事情说清楚了。末了道:“走不走随你们,反正我走,我可不给小鬼子干镇长。”

    山民们你看看我,我瞪瞪你,一会撒开了,回家拿东西准备进山躲几天了。

    镇长的儿子搬来个梯子想把灯柱上的电灯拧走,镇长踢了儿子一下:“都啥时候了,还管这玩意。”

    中午时分,镇上静了下来,镇长带着众人去了云雾间,那里有几个山洞,适合藏人。

    徐半三没走,依旧坐在广场上下他的围棋。

    徐半山是镇上的秀才,后来不知怎么得罪了县里的地主,让人家陷害了,说他糟蹋了人家的姑娘。后来,他功名被剥夺,在牢里也被人打残了右手。辛亥革命那年,起义军打进了城里,把徐半山放出来了。徐半山回家时,父母都死了,镇长见他独自一人,可怜得很,让他接替了镇上的老学究,教孩子们认书识字。

    镇长说要给徐半山娶个媳妇,徐半山拒绝了,说自己是个废人,没福气娶媳妇。

    徐半山在镇上教了二十多年的书,他教的很好,也从来不打骂学生,故而镇民们都很喜欢他,见了面都叫声“徐秀才。”

    徐秀才平时寡言少语,除了教书便是下棋。不过镇上会下围棋的没几个,一个号称年轻时下棋打遍周围镇上无敌手的老太爷和徐半山下了一次后便不再和对方下了。人家问老太爷怎么不下了,老太爷吹胡子瞪眼道:“人家读过书的,我再练两辈子也下不过。”

    没人陪徐半山下棋了,他就自己和自己下,有时候一下就是一天,饭都忘记吃了。镇上刘石匠的孩子在徐半山的辅导下考上了县里的中学,刘石匠极其高兴,囔囔着说要送徐秀才一个大礼。

    两个月后,刘石匠真送了徐半山一份大礼。

    一个用“云雾石”打磨制成的棋盘,以及两大碗的黑白棋子。

    徐半山看着棋盘和棋子高兴的说不出话来,从不喝酒的他拉着刘石匠喝了一下午的酒。

    后来,刘石匠告诉家里人徐秀才喝醉酒时说自己的棋艺是跟牢里一个死刑犯学得。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