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9章 林中逃亡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无缺的,让文宣帝看得十足满意了,才能交了这差事。

    所以每年腊月二十六到次年二月初三,东西六宫的宫妃并上公主和承昭太子,每天进进出出,看到的都是陛下和皇后秀恩爱的日常,心中无奈可想而知。

    皇后的德行确实万里挑一,德容言功、贤良淑德在她身上都有充分体现,便是当朝御史也无人敢说陛下此举乃溢美行径。

    至于春联,文宣帝自然不会忘了自己女儿儿子的一份,长乐宫也得了文宣帝赐下的春联,和往年一样气派凛然,彰显天家气象,公主当天就让人贴上了。

    文宣帝还专门为皓儿写了一幅对子,皓儿想自己贴上去。可惜秉谨楼的大门太高,下人又不敢让小世子爬丈余高的梯子,千般劝阻才让小世子打消了这念头。

    给皓儿的春联想来是花了大心思的——“感事为文,载道须读书万卷;逢时立志,达峰总有路千条。”

    容婉玗于心中默念了两遍,这对子是教诲皓儿好好读书的,可她念到最后半句的时候,总觉得那半句意味深长。

    ——达峰总有路千条。

    她与父皇母后相处多年,父皇心性不够稳妥,这话更像是母后想要说的。

    她仔细想了想,似乎自己回宫后的这快一个月,反而比在公主府的那五年更深居简出了。除了去淑妃娘娘那里打了叶子牌,隔两日会带皓儿去坤宁宫给母后请安。

    除了这两个地方,好像天天窝在寝宫里,连寝宫的门都极少出去?父皇和母后会不会担心她因徐家的事而想不开,所以才深居简出的?

    ——达峰总有路千条。意思是不要执着于眼前这条死路,不要自怨自艾,换条路自有海阔天空。母后想要告诉她的,是这样的意思吗?

    容婉玗时常会想,她这样的性子其实不适合生在皇家,更恰当一些的说,她这样的性子不配做一个地道的皇家人。

    她怕的事太多了,怕冷怕热怕酸怕苦怕疼,遇事总是能避则避,这些是与她亲近些的人都知道的。

    可有一些,是她埋藏在心底,不主动与人说、别人就看不出来的——她怕黑怕吵怕静也怕别离。可最最怕的,就是经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父皇母后与承昭的血缘关系无需经营,宫里的娘娘们也是好多年才熟悉起来的,这宫里头需要她用心去理的关系不多。

    天知道母后第一次把红素、牵风四个陌生的丫鬟带到她面前的时候她有多紧张,她连走路的步子都迈大了,还差点勾到了桌布上的插花。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底该如何维系,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收放自如地交谈、如何真心待人并让人信服,都从来没有人教过她。

    并非是母后没有用心地教她,而是别人的这些能力似乎都是与生俱来的,这世家子弟各个优秀,学的都是一样的诗书礼仪,他们经营人际关系的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天资差一些的,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丝毫不差。

    她却像天生欠缺了这样的能力一般,需要自己一点一点去想。

    ——宫人打着笑脸请安的时候,见到主子似乎是天大的喜事,可能心里却是满满的畏惧;

    大太监毕恭毕敬地接过红素的赏银,出门后却随手扔给了身后的小太监;

    二等丫鬟端茶递水忙个不停,回房后自有更下等的丫鬟给她们捏腰捶背;

    古琴师傅冷着脸说“尚有欠缺”的时候,可能是在夸她弹得不错;

    父皇冷着脸训承昭,罚他抄十遍《贞观政要》的时候,却是在教他如何做好这天下之主……

    世事纷杂,只单单这皇宫里的人,就有万千境象。想得多了,精明的老太医诊脉说小公主幼年伤过身子,如今思虑过重不易将养。就连皇后娘娘都不太相信他的诊断——女儿那时候未满十岁,有什么思虑过重的?

    后来搬到了长乐宫,见到了好多人,好多时候她都扮演一个沉默寡言的主子,与那些人一起生活了好几年,才慢慢地不那么拘谨了。

    慢慢地,就什么都不去想了,也懒得去想了。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让她常常能一眼便分辨出此人能深交、还是该远离。

    于是嫁入徐家是她第一次逼着自己用心去经营人际关系,揣摩徐肃的心思,尽量去迎合老夫人的喜好,逼着自己跟小梁夫人打交道。

    直到后来有了皓儿,她抱着皓儿的时候在他脸上“吧唧”亲一口,皓儿也会笑着在她的颊上亲一口,眼神亮晶晶的。

    那之后她才渐渐悟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原本就不是这么复杂的事,她只要尽心待别人好,别人自然会回以最大的善意。

    徐家却回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用现实告诉她:并不是这样的,并不是你付出一分,对方就能回以一分。

    说伤心难过,似乎也没有;反倒是一种心灰意懒。如今回了宫,住回熟悉的长乐宫,身边围着的又是这样一群熟悉的人,整个人都懈怠下来。

    此心安处是吾乡。

    皇后只觉得女儿小时候孤僻胆小,后来看女儿磨练得胆子大了,在人前也能谈吐大方仪态高华了,她甚觉欣慰。

    可她不会知道,她贵为公主的女儿直到如今——连皓儿都在蒙学馆里交了一群小伙伴的如今,她的女儿还是个避讳跟陌生人打交道的小姑娘。

    过年了谁不是喜气洋洋的,主子们赏梅、打牌取悦自己;皓儿一个十天的年假就足够他乐的了,这几日天天跑出宫去他的小同窗们家里玩;奴才们得了新衣,也各有各的乐事。

    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才更觉得自己孤寂。

    公主靠在窗边的小塌上,把手炉放在绒被里缩着手脚,抬头去看这些天来难得晴朗的天,看着看着就走了思。

    像思绪置身无边雾海,四野空旷无人,她从不知道自己走到了何处,无边寂寥却又舒畅无阻。似乎里面每一片云雾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回忆,一头栽进去就能捞起来。

    她自幼畏寒又性子散漫,冬天的时候最容易着凉生病。太医说冬日大晌午的时候日头最高,女子这个时候阳气也最足,这时候锻炼身体再好不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