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3章 武帝(2)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朕站了起来。

    抬手将额前旒珠撩开,朕的眼中只剩了“美人”,余光却瞥见朝臣惊怔非常的目光,大抵在他们眼中,朕不是个见美色不思朝政的昏君,此时却被一个女人攫去了魂儿。

    实在……太像。

    “果真绝色……”朕好敷衍。便坐了回来。

    朕乃当朝天子。此生最恨的,便是教臣子瞧透了心思,朕是对殿下那女子有兴趣,但朕讨厌被人瞧透。因冷冷淡淡举酒樽,顾自饮。

    一舞惊鸿。

    朕从未见过“她”跳舞,但李延年的妹子却成全了朕这点小心思。

    她被朕冷着,脸上不免有些失望,终究还是与“她”不同,昔年陈后……绝不会因朕冷落而失望。那一刻,朕好似忽然清醒了,她与“她”,终是不一样的。即便长着如此相似的脸。

    这世上,再没有一个人能教朕失魂落魄。

    但朕却鬼使神差地……

    “下谕:李延年之妹,封夫人,奉未央。”

    朕起身,落魄地拖曳冕袍离去。

    那一晚在建章宫后殿,朕独自饮,侍奉在御的是杨得意。酒过微醺,朕胡话甚多,朕记得那晚杨得意话少了许多,沉默侍奉,朕便举盏问:“——你是怎么回事儿?哈,不妨落座,陪朕饮一杯!”

    朕扯他衣袖,他退之又退。皎素的月色下,杨长侍暗自垂泪。

    原来懂朕是他,唯有他。

    朕因问:“你难过什么?关你甚么事——朕迎新妇,阖宫皆快乐……”便举杯又饮,他却蓦地跪了下来,眼泪糊了满脸。

    “你闭嘴!——”他并未说话,朕却吼他闭嘴,烫酒咂舌,辣的朕呛出了眼泪。

    “你想说什么……?”朕满上一杯,讽道:“新妇人似曾相识?”

    朕不防他会答,御前侍奉的杨得意,向来唯唯诺诺。——他却说:“禀陛下,奴臣只觉难受,天子也郁结着一股子气儿,可怜陛下——”

    朕扬手,便打断了他的话:“朕不可怜……”

    朕不可怜。朕是天子!

    朕若可怜,普天下的人,皆无法儿活了!

    他噤声。

    那一晚,朕饮尽一盏又一盏。举杯对月,天地皆虚渺,唯朕的江山……长久永恒,万年,无极。

    朕老了。

    她后来死了。只为朕留下一个儿子。朕后来封幼子为昌邑王。朕疼他宠他,没个数算。宫中之人皆言朕为美色所惑,因昌邑王之母为李夫人之故,才宠那孩儿无度。中宫曾问过我,髆儿与据儿,陛下更爱重哪个?

    皇后行事一贯小心,又是贤德庄重的,她平时从不曾这样冒昧,朕猜她是为据儿忧心,怕朕万年之后,江山后继落了旁去。

    计算朕万年身后事,乃是大罪。朕却不与她计较。她也怕了——到底是,这汉宫中的个个人,都老了。

    因笑答:“据儿可善,髆儿可爱。”

    甚闪躲的回答,但朕极满意。

    中宫略略错神,终是对朕笑了笑:“臣妾知罪。”因告退而去。她老啦,老的极快,这告退而去的背影,再没有当年的曼妙,反略显笨拙、臃肿。

    花无百日红。

    臣妾……知罪?

    她们总爱这样。连朕都不知道她罪责在何,她却一口一个“知罪”,这汉宫,当真是愈发没意思了,人人皆像藏着个谜似的。

    朕闭上了眼睛。灼热的日头带着满地碎金,漫过山的那边去。收拢着汉宫,再不着重色金。

    朕的汉宫,暮如沉钟。

    李夫人病重在榻时,朕去探她。她避之不见。

    朕极想念她。或者说,是想念她那副皮相,朕执意。她却宁死不从。一贯温婉的她,第一次,竟敢违抗圣谕,以被覆面,凭朕怎样说,她都不为所动。朕有些生气,她却在被中哽咽说道:“陛下若再近一步,——妾宁死!”

    我不知她何来的勇气,竟敢这般拒朕千里之外,但那份执拗,却让朕想起了另一个人。不只皮相,连性子,磨了这许多年,竟也像了。

    朕眼眶湿润。

    仿佛她又回来了。她真的回来了。

    但她很快又要走了。——李夫人病势沉疴,朕失而复得的珍宝,全数都要再失去。

    朕握了她的手,那一刻,只觉自己温柔的不像个天子,朕哽咽:“好,你说不见就不见……朕思慕你,永永远远。”

    “陛下,”她蒙着被,声音有些不清晰,“臣妾谢陛下眷顾……望陛下,好生待咱们的孩儿……”

    被下是呜呜咽咽的泣诉。

    朕知这一生,朕仅剩的欢愉,亦是走到了终点。

    后来朕听说,李夫人这般做的缘故,是因她病中,许久未梳妆,原先的月貌花容,早已失了光彩,她不欲让朕瞧见。

    色衰,则爱弛。原来她早已看透。

    朕冷冷一笑,她是聪明的,知皇帝的心思。古来帝王皆是如此,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弛。但她又是愚钝的,只看透了帝王的心思,却从不曾知朕的心思。

    朕爱她,是为她这张脸。

    朕想瞧瞧,……她老去的模样。朕这一辈子,都见不着她了。

    李夫人不肯见朕,是为将最美好的容颜留在朕心底,可是……即便她已经丑陋的不成模样,那又如何?朕是不在意的。

    她的脸,那样肖似的相貌,早已深深刻在朕的心底。

    朕永不能忘。永不会忘。

    永永远远。

    昌邑王来谒,朕便想起了他的母亲。如今朕已经老的不成模样了。

    朕疼这个孩子,是因,他母亲长了一张那样的脸。朕想知道,……“她”与朕生的孩子,会是怎么个模样?

    髆儿啊髆儿……

    朕轻轻摆手,冕冠十二旒下,一双发红的眼睛早不能看。

    朕老泪纵横。

    我的髆儿一怔,我从他的眼睛里,看见了一点心伤。他到底也心疼他的父皇,朕这么多年的疼宠与心爱,并未白费。

    朕的髆儿像朕。

    “父皇……”

    他上前来欲扶朕。

    朕抖抖索索地甩开袖,声音哑的连朕自己都认不得了:

    “昌邑王刘髆听谕——”

    髆儿跨前一步,下谒拜礼,隔开十二旒珠,朕看见了他的眼睛,微微的吃怔,他毕竟还小,蒙晕晕的,好生可爱。

    那双眼睛,与他美艳无双的母亲,如出一辙。

    连朕都骇了一跳。

    漂亮流眄的光色,在某个柔软处,触及了曾经的心动。

    像她,是她。

    就是她!

    朕疼的无以复加。

    髆儿歪着头,很认真地听朕宣谕,在他面前,朕是父亲,而非皇帝——

    而朕这父亲,却要伤透他的心,朕冷冷:

    “昌邑王入封地享食邑,无旨,从此不得再入长安!”

    “父皇——”髆儿一惊,那双眼睛,像小鹿似的,溢着汪汪的水,真教朕心疼。他可真乖,见朕脸色不对,再多的话,都咽了回去,便跪:“昌邑王遵上谕!”

    朕挥了挥手:“朕乏了,昌邑王退罢——”

    杨得意是忠奴,在朕身边数十年,是朕肚里的蛔虫。能听朕说说心里话的,也便只有他了。汉宫之中,恐怕也只有他知道,朕有那么多的儿子,却为何独独偏疼昌邑王刘髆。

    不为李夫人。

    朕道:“你是不是好奇,朕既这么疼髆儿,却为何要将他打发远?”

    他点点头,十分不解:“奴臣想不透,陛下爱子情深,实在不必……况且昌邑王年岁并不大,再留长安几年,未为不可。陛下是否……操之过急?”

    “朕告诉你,朕为何要让昌邑王回封地——”朕看着他,缓声道:“因为据儿是储君,因为朕的天下——是太子刘据的!”

    朕是老了,但尚不糊涂。

    朕好久未见皇后了。

    朕爱流连花丛,她的中宫,早已形同虚设。许多年前,皇太后薨后未几年,朕曾经去过一回椒房殿,那是朕最后一次去。

    朕喊她“子夫”,她当下便哭了出来,朕直到现在,依然记得那时她的神情。她向朕道:“陛下可知……您有多少年未唤过臣妾‘子夫’了?”

    她泪水涟涟,却换来朕冷冰冰一句:“记不得了。”

    朕是真记不得了。

    她说:“陛下恨我,臣妾知道。”

    朕回她:“朕并不恨你,你怎知朕是恨你?但——”我靠近她,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顿:“子夫,你叫朕失望。”

    她向后一颓,眼中很快泛起泪光,因抬手抹去——皇后服色,袖口绞着金色凤尾,铺开的尾羽呈吉字,喻意“有凤来仪”,为祥文。她抬手起落,那片尾羽便从朕的眼前晃过,金色绞丝,明艳张扬。

    朕忽然觉得,椒房殿该换个主人。

    但配得起“椒房殿”一处宫落的主人,早已不在宫中了,这汉宫之中,美人虽多,却无一人配入主椒房殿。

    “臣妾万死!”

    她又跪下,又这样说道。

    万死,——万万死!又是这番话!

    朕未动,口中却说:“免,皇后起罢,——往后,皇后不必行此大礼。”

    她抬头,杏目流眄,好生漂亮。眸中闪动着晶晶亮亮的泪光,只望一眼,就要被这温柔乡吸了魂去。

    “你觉得,——朕会怎样做?”

    她抬头望着朕,似有不解。

    “你叫朕失望呀——”朕长叹一口气。她那般聪敏,又怎会不知,朕所指是何?

    皇帝是老成深算的。朕若做不到用忍当忍,朕又如何守得住朕的江山?给她一拳了,回头儿,再赏她个枣儿。

    她惶惶戚戚,缩着身儿,连瞧都不敢瞧朕:“臣妾惶恐——”

    “不必惶恐,据儿亦不小了——”朕转了话锋,言道:“也该得封了。他是长子……”

    她便哭了:“臣妾代据儿谢陛下!臣妾惶恐!”

    我转身,拖曳的冕服袍角蹭楞楞掠过青琉地,身后传来袍服蹭楞的一片沙沙之声,伴着朕的沙哑嗓音,在殿廊里回旋:

    “朕亲旨:长子刘据,温文敦雅,孝谨恭谦,甚得朕心,今下谕,皇子据为长、为嫡,堪担重任,立为储君——”

    朕说过,朕愈渐地老去,但朕并不糊涂。

    朕的天下,归了据儿。愿他不违朕心,不悖祖德。

    元朔五年春,天大旱。大将军卫青自朔方、高阙始发,斩匈奴万余人。

    同年秋,匈奴奔袭代郡,杀都尉。

    元朔六年春,大将军卫青率六将军、十万余骑兵自定襄郡发,斩匈奴三千余人。

    同年夏,卫青率六将军深入朔漠,抵南界,全军大胜。

    朕将壁垒坚固的江山,交给了据儿。

    == == == == == == == == == ==分== == ==割== == ==线== == == == == == == == == == == ==

    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冷。

    鹅毛雪絮飘散在空中,落的极密,叠叠的积盖起来,汉宫浅院,皆被这一片帐幕似的大雪笼覆,连一支箭都扎不进去。

    齐膝深的厚雪趟过来,可真能要了命,执帚宫人扫都扫不动,拧了力道都握不齐帚子来,极困难地将御道除开了一小道口子,这般卖劲儿还要被掌值嬷嬷唠叨:

    “丫头片子尽想顽呢,多大的脸子吃皇粮不干事儿!喏,该要叫捆了扔里门重活一遭儿来!不使劲道,回头陛下怎么过辇子?!”

    咂咂骂两句,自个儿亦是不会再上力的,嬷嬷们使唤惯了人,这宫女子个个身娇肉贵,平素守值伺候的,皆是做精细活儿,谁做过这个?

    被嬷嬷骂了两句,顶嘴儿是不会的,平素提拔照应的嬷嬷们,多是刀子嘴豆腐心,这会儿便有伶俐的宫女儿叫了冤:“嬷嬷,谁身上没个不方便的时候呀?您顶叫那些个贱皮子太监来扫雪,半盏茶功夫,可比咱们干到日头下了山管用好许多!嬷嬷们尽舍不得那些个嘴儿抹了蜜似的‘干儿子’呀,贱皮子太监哟,只会嘴上好,不使唤哪个肯手把子使劲道呀?您呐,吃准了他们养老来的,不如收个干女儿,咱们这边儿当差的女孩子,哪个不比没皮没脸的太监孝顺?”

    嬷嬷便扯起大嗓门哈哈笑了起来:“喏,说不过你们!灵透劲儿不放手上的!这糟行儿!”说归说,疼还是疼人的,便笑眯眯使唤个丫头片子去招一帮子太监干儿来,嘴里还偏说着:“这么地懒儿!早晚打发了家去,连伺候公婆都不会,说婆家谁给你们说呐?”

    丫头片子嘴上再伶俐,这会子是绝躲不过闹个大花脸子的,谁叫是姑娘家呢,总会臊。

    因将帚子一扔:“嗳!不跟您说呐!老没成样儿的……您老怎么尽埋汰人呢!”

    嬷嬷便眯眯一笑:“说婆家也算埋汰人?这不尽想着让你们好吗!”便搓了搓手,自个儿抄了帚子来,随便这么一晃悠,佯扫了扫……

    待太监干儿们都就了位,这才发配了工作,把个宫道钉子似的散满了人。抄帚子一扬,便散花儿似的散了漫天的雪……

    宫女儿果然是孝敬的,毕竟女孩子心细,这些姑娘又个个是正经伺候过主子的,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