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07 由表及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p;   这花灯也赏不下去了,一行人当即打道回府,又请大夫又擦药膏,折腾到半夜才安宁。

    冯悠冯轩在桥头苦等半天,等到夜市都散了也没看见表叔跟姑祖母,最后赶回家才知道出了事。但傅珠人已经被打了,要计较也得等到明日再说。

    冯悠是个受不得气的,当晚气得一夜没睡着。天一亮,便嚷着要去余家讨个说法。

    冯梧疾言厉色道:“你给我站住。小小年纪就喊打喊杀的,你别给我们冯家惹出祸来就算好的了。你表叔的事不用你操心。”

    “爹,咱们冯家能不这么忍气吞声吗?他余家再怎么权势滔天,我还不信能大过皇上去。那余铁成都能被砍脑袋,余家也没什么可怕的。”

    “住口,竖子也敢逞口舌之能。在家呆着,哪都不许去。”

    冯家现在当家的是大房。大老爷冯安对这个侄子就亲切多了。“这件事我同你爹会做主,你可不要私底下胡来。你要嫌憋屈,就去郊外骑马跑两圈。只是得记住,人争一口气,这口气不是仅凭打打杀杀就能争到的。”

    “是,侄儿记住了。”

    冯悠对这个伯父一向敬重,因为冯安是家中唯一支持他习武之人。

    梧州文道兴盛,几乎就没出过什么有名的武将,梧州的大家族皆是期望子孙们寒窗苦读,日后进六部,若是他朝为令为公,那便是至上的荣光了。

    然而,梧州这片士子的乐土上,还有一个不识时务之人。那便是冯老太君冯媛的父亲,冯昭,冯家如今足不出户的太老爷。

    冯家几乎历代都是读书人,祖上也有几位曾科举入仕。到冯昭二十岁进京赶考,他在会试中凭借一篇《论治国之道》一举拔得头筹,后在殿试上同皇上展开辩论,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问他可愿留在京中,他以“昭愿以此生之力,为大丰育国士”婉拒。

    就是这位状元郎,回到家乡后开创了江南书院。也是他,定下了冯家不入仕的规矩。

    冯家历代皆不入仕,但冯家培育了无数江南学子。冯家最后选出的公子只要循着祖宗教诲,少时勤奋习学,等到学有所成,再经江南十位书院山长考核,便能进入江南书院为夫子,与人传道授业解惑。

    但从去年起,事情有了些变化。江南书院有几位山长已提出异议,认为冯家此举有谋私之嫌,冯家的公子,也应该参加科举考试,只有进了三甲,才能进到江南书院做夫子。

    此提议听起来极为有理,但细细一琢磨便觉可笑。从冯昭到冯延再到冯安,三位都是江南书院的山长。三代人诗书相传,既为师生亦是父子,从言传到身教,可谓穷毕生之功。

    冯昭教出了那么多状元公,但他最好的学生依旧是冯延;冯延最好的学生是冯安。冯延冯安未参加科举,他们的诗文却早已传遍天下。不是因为他们多么聪明无双,而是他们生在冯家,他们不须顾虑其他,只用一心向学。

    什么朝堂纷争尔虞我诈,离冯家极为遥远。

    进三甲并不难。冯家怕的不是科举考试,怕的是入朝为官。(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