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5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乾隆下了朝便派了人监视了史家、硕郡王府和林家,因为王子腾不在京,王家群龙无首,却是一片混乱,除了忙忙乱乱地朝广西送信,但乾隆申斥的旨意已下,说不得会比王家的消息先到广西。

    史鼎兄弟二人下了朝,回府兜了个圈子,便出门悄悄儿进了硕郡王府,想和硕郡王爷商量个主意出来。谁知硕郡王却是一推三六五,声称和贾家关系并不亲密,对他们内宅之中谁居正堂确实不知,让史家兄弟不要攀诬他。

    史家兄弟虽是恼怒,却也拿硕郡王没法。四大家族,薛家已经完了,贾府看这样子也是无法挣脱这个泥沼了,王家鞭长莫及,史家有爵无权,兄弟二人顿觉心灰,只得从硕郡王府离开。

    想着,还有林家与他们同罪,便又想登林家的门,林家却是闭门谢客,问明原因,史家兄弟也只得灰溜溜地离开,对贾家,那是彻底死了心。这人该是有多愚蠢,才会在这样的关头来得罪林家?居然还拿林海的子嗣作伐子,林海那是老了才有的子孙福,对子嗣那是不知道有多重视的。更何况,作为先夫人嫡子的外祖家,对继夫人腹中胎儿下手,那根本在给林墨玦找不自在,存心让人家宅不宁啊。

    史家兄弟也懒得再跑关系了,颓丧地回了府,贾家这群人,纯粹是自作孽,不可活,史家也没那么大的力量来拯救他们。不过,想着凭贾母和史家的关系,史家想要摘干净自己,怕是不容易,只希望不要被连累得太过才好。

    几家这一番动静,全落在了乾隆的眼里,对于贾家、史家和硕郡王府之间的同盟关系的破裂,乾隆是乐观其成的,至于林家,看来纯粹是被拖累了的,倒不像是他们一路的。

    乾隆的心情刚刚有些好转,小燕子闹事的消息就传了来,直把乾隆气得差点一个仰倒,当下便大怒传旨给永琪,让他把小燕子带回府中,好生管束。

    可永琪如果管得住小燕子,又哪里会让她跑到贾府的门口去堵门?但他也知道不能让乾隆太过愤怒,否则小燕子和他必然都落不了好,这些日子他算是看明白了,没了皇阿玛的宠爱,他曾经仗着“最受宠皇子”的身份可以轻而易举获得的一切,如今都已经不再属于他了。

    所以永琪只能使尽浑身解数,又哄又骗地把小燕子哄回了府,让她静待皇阿玛对恶人的惩处。

    小燕子闹了这么一场,也很是痛快,听说了乾隆会严惩,也就心满意足地在围观百姓的欢呼声中回了府。

    要说永琪,对乾隆还是很了解的。别说乾隆本来就对贾府没什么好印象了,就是冲着永琪和小燕子的行为,他也不能轻轻地放过贾家了,只能命令严查,至少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媳妇落个恃势凌人的恶名吧,否则丢的还不是皇家的脸?

    皇帝亲自下令,办事的效率自然低不了,当天便将事情查了个梗概,不顾天色已晚,就闯进了贾家的大门,将贾赦和邢夫人贾政和王夫人也一并下了狱,罪名是放利子钱——王夫人把放利子钱的事情交给了冷子兴去做,可冷子兴想要收贷顺利,自然免不了打着贾府的旗子,更不会与人声明是贾家二房,所以贾赦的大房也一并被牵连了个彻底。

    王夫人心中百般算计,还未来得及实施,就步了王熙凤的后尘,心中自然也不是不怕的,不过总想着还有个贵为嫔位的女儿,皇帝就算为了自己女人的体面,也不至于将她的亲娘给如何了,心下稍安。又思及这放利子钱的罪名,王熙凤既然能认第一次,就一定能认第二次,反正她身上还有包揽讼司的罪名,多一条又何妨?

    也是王夫人想得太简单了些,王熙凤自被软禁以来,很是忍气吞声了那么长时间,使得王夫人几乎都要忘记了,凤辣子绝对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女枭雄,上次将罪名全揽了在自己身上,不过是出于无奈,且不至于杀头流放;可这次,王熙凤若真把这罪名都揽了下来,她绝对留不下这条性命,到时候巧姐儿可怎么是好?所以,王夫人这次,注定了是要偷鸡不成赊把米的了。

    且不说贾府这一天发生的事情比别人家一辈子所能遇见的都精彩,这消息传来,林海手一顿,一滴墨汁掉落在了写了一半的申辩折子上,林海二话不说,直接撕了,又摊开一本重新写过。

    他计划动贾家,本就没打算可以片叶不沾身,至少一个“知情不报”的罪名是跑不掉的,所以他让人把自己和史家等三家一起给参了,这事儿总要辩一辩才算了结,否则含混过去的话,总有一天会被政敌找到机会发作的。其实有些事情,能小罚就过的时候,就别耍聪明糊弄过去,否则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反倒是催命的事情。

    林海这一晚没有睡,倒不是睡不着,而是故意把自己熬得双眼通红,神情憔悴的模样。

    第二日上朝,林海的模样果然吓了同朝的大臣们一跳,只见林海眼睛里布满了红丝,两鬓花白,发辫也略略有些松散,看起来整个人老了好几岁。

    有心的大臣暗地里互相递了好几个眼光,看来昨天叫下人打听来的事情,确实是真的。

    昨日被参的几家先后上了折子。

    硕郡王最先否认知晓此事,他的理由是和贾府关系并不亲密,意图撇开和贾府的关系,不被牵连。甚至为了撇清自己,竟要求严惩贾家,方能“警示天下,以儆效尤”。

    史家兄弟虽气愤他落井下石的行为,却也拿他无可奈何。

    至于他们自己,却没有办法像硕郡王那般推脱,只好承认他们原本是知晓贾家二房窃据正房之事的,只是没有意识到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认了失职之罪。他们就算不想承认也没有办法,史家可是贾母的娘家,贾母的所作所为,史家哪有可能说不知道?

    林海的折子就比较耐人寻味了。他直陈曾为此事劝过贾政,也得到贾政承诺会回府整顿此事,故而并未将此事上报,之后更是以为贾府早已拨乱反正,后虽曾于儿女口中闻得一二事,却不曾深想,没有深究,未曾查得真相为皇上分忧,他有罪。通篇上下,林海甚至还未贾政说了一句话,说贾政经他劝说,也是十分后悔慌乱的,他着实没有想到,贾家居然到今日仍然是这般局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