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一章 一江清水(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陶敏之来了。

    陶敏之就是陶老大的女儿。

    自从国家决定南水北调工程上马,国务院就成立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级别很高,主任副主任分别由两位国务院副总理担任,其他成员,多是部委一把手及各有关省市的政府一把手,清一色的正部级官员,于长春省长也是委员之一。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下设“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简称“南水北调办”,正部级机构,内设六个司,陶敏之就在“南水北调办”工作,目前是机关党委副书记,副局级干部。

    陶敏之长相有点像陶老大,微胖,气质不错。

    陶敏之此行是来搞调研的,随行的两人,一位是投资计划司的朱处长;另一位是环境与移民司的张处长,都只有三十多岁,年轻,很有部委官员的那种“范”,表面客气,骨子里却是透着优越感。

    只是,郧城市长居然这么年轻,让他们有些意外。

    省里陪同陶敏之来郧城市的,是新任省南水北调建设管理局局长鲁思杨。

    安兴渝出任省会城市市长后,同为竞争者之一的鲁思杨处境有些尴尬,现在调到南水北调建设管理局,也不错,至少,是一把手了。而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浩大,国家也很关注。有机会接触到不少京城要员,或许可以积累一些官场人脉?

    鲁思杨竞争省会城市市长失利,也总结了一下,觉得一个重要原因。还是自己的背景不深厚,关键时刻不给力。

    鲁思杨认出陶敏之也是党校青干班的同学,两人都很高兴,免不了说到胡晨阳。

    鲁思杨提到胡晨阳时,很是感慨:“胡晨阳就是胡晨阳。至少,我是自愧不如了。”

    虽然鲁思杨因为南湾机械厂的事,跟胡晨阳有点不愉快,但事情已经过去,有这么一位有背景的党校同学,鲁思杨还是要珍惜的,过去那点事自然是不再计较。或许,正因为南湾机械厂的事,胡晨阳还“亏欠”了他一笔呢?这笔账不急着让他还,得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

    在中央学校时。胡晨阳和鲁思杨都是地方干部,同在一班,而陶敏之是央企干部,分在另一班,家又在京城。跟这些地方上的学员来往得就要少一些。

    青干班学员。大多数都比较低调,陶敏之这样的身份,就越加低调。同样,胡晨阳也很低调。胡晨阳在党校也差不多呆了半年,还真不知道陶老大的女儿竟然跟自己是同一届学员。

    起先,陶敏之也是不知道胡晨阳的,但是,那一次,胡晨阳在党校“从政经验交流”会上的表现实在精彩,加上有传言中组部李副部长就是专门来考察胡晨阳的。这使得陶敏之开始关注胡晨阳,一了解,原来这个胡晨阳就是伍家的那个外孙女婿。

    伍家与陶家的关系,陶敏之当然也是知道一些的。

    不久后,胡晨阳中途“提前毕业”,率先提拔走了,这事在青干班学员当中引起很大反响,什么叫脱颖而出?这就是了。

    去年,陶老大在郧城市视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回去后对胡晨阳也是赞赏有加,还嘱咐陶敏之有机会也去郧城市看看。

    陶敏之早就想来郧城市看看,只是,她是机关工委副书记,跟业务没多大关系,下乡的机会并不多,这次来鄂省调研,也是她主动要求来的。

    这次调研的二大主题,就是环境与移民问题。

    胡晨阳会见了调研组一行,当他与陶敏之见面时,二人似乎都有默契,互认了老同学,却并没有暴露二家的关系。

    陶敏之简单介绍了来意后,胡晨阳道:“首先,热烈欢迎各位领导来郧城市指导工作。”

    陶敏之纠正道:“调研,调研。”

    胡晨阳笑道:“调研也是指导。”

    随后,胡晨阳介绍了郧城市的基本情况,也汇报了正在进行的环境治理和移民工作,特别强调:“去年,陶承启同志来我们郧城市视察,一再叮嘱我们:要送一江清水到京城,这句话,我们牢牢记住了。我们郧城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目前丹江水库库区的水质,可以达到二类,但这还不够,随着水库加高,库区扩大,会造成水质下降,环境治理的任务还很艰巨,但是,一江清水送京城的目标,我们是绝对不会动摇的,这是硬道理。我们认为,南水北调工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郧城市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南水北调工程也给我们郧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张处长立即抓住了胡晨阳这句话:“胡市长,刚才您提到南水北调工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您能说得更仔细吗?”

    “可以,”胡晨阳道,“郧城市有三张城市名片,分别是车、山、水,车就不用说了,郧城市曾经是二汽的总部,至今仍然是全国最大的商用汽车基地;山,是武当山,这二年,武当山旅游发展得也很快;而郧城市的水资源,以前我们重视不够,随着南水北调工程上马,我们要加速治理环境,治理所有的污染源,这就势必要关闭库区周边的很多污染企业,我们叫‘点源污染’,还有农业污染,我们叫‘面源污染’,如何治理呢?是简单地将这些企业迁移到另一个地方接着造成‘点源污染’呢,还是利用这个难得的机遇,指导帮助企业转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