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八章 感恩节(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感恩节,学校放假两天,约翰一等的兄弟会败家子们都屁颠屁颠欢天喜地回家过感恩节了,在箫小杞一夜未眠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对面房间的许奕同学跑过来拍门了。睍莼璩晓

    箫小杞门都还没全打开,许奕就把半边身子挤进来了,她先把房间打量一番,发现居然没食物,失望邀请道:“今天感恩节我们中国学生会有聚会,你也一起来吧。”然后忍不住抱怨说:“现在是午餐时间,你怎么能不煮饭!”害她没饭蹭,不可原谅。

    “我不去,他们看不起我。”箫小杞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许奕听闻,有些无措,“额……这个我也听说过,王伦不是故意的,他这人就是嘴贱,你就别生气了。”

    箫小杞扯出一个完全没有说服力的笑容,“我没生气。”

    然后许奕同学大概是真的跟美国佬混久了,箫小杞说没生气,她就当真松了口气,大大咧咧继续道:“那就一起吧,没关系的,现在是他们不了解你,待他们吃过你煎的煎饼,他们会爱上你的。”

    “噗嗤。”箫小杞成功被她逗笑,加上自己也是真心不想要和自己国家的人误会重重,她是真的需要一个朋友,也就没再拒绝,一起和许奕去到了聚会场所。

    聚会场所在学校的学生宿舍里,因为箫小杞是自己租房子住,加上她平时也不和其他人来往,所以她对这里的人或者这里的人对她,那是陌生得很,但许奕不同,她这人天性乐观,为人随和,和谁都能一下子混熟,不仅在中国留学生圈子,在美国学生的圈子里都吃得开。

    果然箫小杞和许奕一进去,本来三三五五聚在一起聊天的人见着许奕,都欢快站围过来,但见着她旁边的箫小杞,就冷场了。

    许奕像是没有察觉,热情地给她介绍:“诺,这是住在我对面的箫小杞,她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

    很久之后,才有一个女人弱弱回道:“我们认识她,常跟在那个美国人身后的。”

    好吧,冷场了,箫小杞手脚都不知该怎么摆了,愣愣说不出话来。

    不得不说,许奕同学的神经不知是不是生来就比别人粗上一截,她一挥手,大笑说:“既然认识那就好办啦,小杞做的菜可好吃了。”

    人群沉默一下,其中一女生拉过许奕的手臂,说:“嗯,一起玩,对了许奕,上次你不是说有一家中国餐厅招人吗?我最近生活费有点紧,想去。”

    “没问题,我呆会把老板的电话告诉你。”

    话题就这样扯开了,箫小杞正襟危坐着,只堪堪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周围都是熟悉的中文,有点恍若多年的感觉。

    估计每年到感恩节和圣诞节,土耳其人民都高兴不起来,每到这时节,世界人民喜吃火鸡(turkey),其实就是吃土耳其(Turkey),美国人闲极无聊,主持人每年都会讲火鸡和土耳其的谐音笑话,土耳其人民听了,虽不至于咬牙切齿,诅咒英美澳印人民吃火鸡被噎住!

    火鸡和土耳其同名,还真不是土耳其人民的错,这玩意产在美洲,英国人当年初到新大陆,但觉万事新鲜,看什么都想给起名字,远远看见山冈上一只大鸡,金光闪闪,蓝顶红颈,体态威武,英国人就蒙猜:这不是土耳其那儿的珍珠鸡么?那时奥斯曼土耳其霸住东地中海,英国人去中欧也不方便,望文生义乱猜,就把这玩意叫成了火鸡(turkey)。

    感恩节吃火鸡,地道是美国习俗,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载着102名清教徒到了北美,本身就水土不服,又值冬来,饥寒交迫,亏得印第安人帮忙,教他们打猎捕鱼,种玉米南瓜,1621年丰收的日子,移民们请印第安人来,先感谢上帝垂恩,然后哗啦啦吃饭食。

    要感谢上帝,不吃顿好的,感谢都没精打采的,可是吃什么呢?大英帝国贵族在中世纪时,每逢节日,吃得煞是奢靡,烤个孔雀,来头野猪什么的,问题是这二物稀罕,非王族贵胄吃不起,孔雀你养不起,野猪你打不动,孱弱一点还没有火器的,过节了,进山找野猪想打牙祭,野猪反而会大喜:“快快,快到嘴里来!”,到美洲大陆的这批英国人不免犯愁,苍茫大地路都不认识,哪来的孔雀给你吃?看那厢火鸡肥大壮实,端的是好,遂大喊道:“大鸡别跑,一起过节吧!”,抓来烤吃了,印第安人和移民皆大欢喜,感恩节吃了,圣诞节也吃,从此遂成定例。

    那时节,人们还没营养学的概念,不知道火鸡营养多丰富,胆固醇含量低,只觉得此物味肉多,吃起来过瘾,在美国漫山遍野都是,又笨,好捉,这习俗飘洋过海,回了英国,16世纪,英国人也觉得吃孔雀吃野猪,一来过费,二来腻了,尝一回火鸡,觉得挺好吃,而且还能跟来宾吹牛:“这是海外殖民地风味!”来宾都叹主人风雅,17世纪,全英国人民都吃上烤火鸡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过节流行吃烤鹅,其实也是受了火鸡的灵感。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体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

    感恩节的大餐那是少不得火鸡的,虽然他们这是中国人,呆在美帝,怎么也得入乡随俗嘛,但火鸡买回来了,一群中国学生却发愁了,中国留学生,人人都道厨艺好,但那是咱们中国菜,那让我做火鸡?火鸡我都不曾见过,如何做。

    一群人围在一起犯难,这时,被遗忘在一角的箫小杞弱弱举手了,“那个,我会。”她在托斯卡纳的时候,曾经因为马特拉齐夫人的一时兴起,煮过一顿火鸡。

    见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箫小杞有些,羞赧了,吞吞吐吐道:“嗯,先,先把这庞然大物解冻,取了内脏,包好了放肚子内,嗯,据说按规矩是右肚子。”

    见众人不信,箫小杞卷起衣袖,手脚麻利地开始拿刀工作,一边为围在旁边的好奇宝宝们讲解,“火鸡内外抹东西,盐啦,胡椒啦,有点像广东人蒸鱼,若有耐心,可以把火鸡表皮扯开,抹罢盐椒,还可以涂厚黄油,以便给瘦鸡肉加点脂肪,然后就去对付馅料。”

    只见箫小杞手脚飞快,不一会馅料就拌好了,“当然,馅料简单起来,可以蘑菇、西芹、胡萝卜、栗子,洋葱一炒就得,复杂起来就河汉无极,任意所之了,馅料往火鸡肚子里填罢,开火去烤,剩下的也就是酱汁的事了。”

    箫小杞当时为了煮一顿让马特拉齐夫人满意的火鸡,可是研究了不少关于火鸡的知识,火鸡本身既然庞大结实,没啥个性,又恰好四海都吃,所以各国人民都穷尽琢磨,怎么把这玩意给玩出花来,大致粗分,天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