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4章 弘螺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明军连夜撤出了塔山堡,一把火将塔山屯粮烧了个一干二净,这些后金来不及运走的十五万石粮食全部付之一炬,半点不留。

    孙越陵这样做是冒着一定风险的,指不定有些人就会上本参他糜耗军粮,但他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些粮食要从塔山运到宁远,那要耗费不少时间,没等粮食运完,后金的铁骑就到了,那时还是便宜了敌人。

    既然运不走,自然不能留给敌人,若是他们这支军队成了护粮队的话,那么攻守之势互换,他们反而会成为后金的靶子,大违他们游击战术的本意,所以将粮食毁掉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将来也许有人会参劾他,说他宁愿毁掉军粮也不将这些粮食运回宁远,但此刻他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将来的事留到将来再说。

    夜色漆黑之中,明军朝着弘螺山方向进发,于天色放亮时分进入了弘螺山区。

    他们这一次进入山区仍是按照以往部署,所有人都是轻装简行,当然他们也从塔山带够了足够的粮食,这些粮食起码够他们吃上好半个月。

    弘螺山山势并不算特别陡峭,但胜在山峰错落,连绵不绝,从北往南一直延绵十数里,莫说几千人,就是上万人一头扎了进去,若是想找到他们并将他们彻底消灭,无疑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明军从南面进入山区,在军中熟悉此处地形的老兵指引下,进入了山区中的一个腹地,就地扎营安顿下来。

    孙越陵的想法很简单,眼下不足以和后金正面争锋,凭这点兵力去救锦州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只能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来对付敌人。他们孤军悬于辽左,袁崇焕又不会派兵前来支援,而他也不好意思就这样回去,所以,只能暂时找个栖居之地立足。

    多亏了辽西走廊上还有这么一大片山区可以供他安身,弘螺山范围广,树林密,乃是一个绝佳的隐蔽之所。

    全军连日奔波已是人困马乏,孙越陵下令全军休息一日,随时做好出击的准备。

    到了第二日,全军兵士基本恢复了气力,并且斥候还将整个弘螺山附近的情形打探的一清二楚。

    弘螺山由于地处大明边墙之畔,西北面就是蒙古哈喇慎部的地界,东南面就是辽西走廊,所以这一带向来人迹罕至,树林茂密,简直就是一个未开发的原始深林。

    山麓的北面,也就是通往锦州的道路上,靠近女儿河的地方,有两座明军的堡垒鼎足而立,分别是大福堡和大兴堡。

    据斥候探得,眼下这两座堡垒已被后金占据,戍守明军已经逃得不知去向,他们若要前往锦州,非得从这两座堡垒的范围内经过不可。后金显然也对这两座堡垒掉以轻心,并没有派出大队人马驻扎,守卫这两座堡垒的只有一个牛录的战兵,加上伪军也就一千人不到,以他们目前的战力可以轻易将这两座堡垒拿下。

    所以,只要拿下这两座堡垒,就将打开通往锦州的通道,从此往来无阻,进可攻,退可守,完全占据对敌主动权。

    按照历史的发展,皇太极最终还是要分出主力部队前去攻打宁远的,并在宁远城下遭到了袁崇焕的全力反击,如果事态仍是如此的话,那么他们便大有可为。

    因为后金留守围困锦州的兵力不会太多,只在二万人左右,光是锦州城中的兵力就不下于三万,再加上他们这支随时可以从敌人侧翼发起突袭的精锐,完全可以给锦州城下的敌军造成严重打击。

    其实这几天来,孙越陵也思考了许多,因为他发现,传说中不可一世的后金八旗并非不可战胜。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明军见到了后金军就仿佛见到了催命恶鬼般,往往不战自溃,仓皇而逃?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后,他不止一次思考过这个问题,以他现在对大明朝局和天下事态的把握,总结出了几点原因:

    第一,明军战略部署往往失误。其实,明军的战斗力根本就没有跌落到不能与后金一战的地步,无论是万历朝时四路兴师还是辽阳城下的川浙联军,都让后金感到极大的震撼,见识到了明军的真正实力。

    这些都是明金的精锐之师,无论是杜松还是刘綎都是百战之将,却由于内部互相掣肘,难以协调配合才导致了萨尔浒大败。至于辽阳之战,川浙联军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前去迎战后金,纵然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仍然给后金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后金付出了惨重代价才全歼了这支联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