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五章 就这么说合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曾布能摸打滚爬这么多年达到人臣之极,也是有他的一套官场哲学傍身,若是认为仅凭简单的阿谀奉承便可成事,那未免也太小觑了他,哪怕是再看不惯的政敌也不得不承认——这人有他的手腕和心机在,与以往的己任宰辅相比,他更沉的住气,并且为言成功便已先布退路,所以他才能在几朝风波之下仍然屹立不倒。

    就像是此次矾楼梁祝这回事儿,明眼人都已经看出来了,这是摆明了针对他曾家的,如果梁祝化蝶而死的悲剧重现在曾李身上,那他曾家也铁定要被世人扣上这顶礼教脏帽,所以即便这事让曾布脸上无光,但他也不会再这个风口上去表现什么过激的行为,尤其是在向氏明显站在李家人那头时,就更不会这么愚蠢的激化矛盾。

    “唉……”他一声长叹,面上也完全是惋惜之色,“不想芝兰与令郎竟有此等挫折,我这做长辈却浑然不知,当是为长不当。”

    这南楼的阁子里,此时就连外隔断的几个宰执也都进了来,分列在了两边,虽然这只不过是件小事,但另外几人还是很好奇曾布会如何处理,是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还是逆流而行维护门第。

    老太后把曾布和李格非唤来调停,其实也并非是促成婚事的打算,毕竟这归根结底是底下臣子的私事,所以她不会插手过深,只不过是提供一个可以坐下来和和气气的谈一回的机会,如果曾布卖她一个面子那自然最好。如果他要维护他曾家颜面,那也无可厚非,也好在看曾布态度。到也不是那般斩钉截铁。

    与他对面的李格非不禁眉头微皱,李霁一事他李家早已与曾家有所交涉,作为曾家家主的曾布岂会不知,那他现在这般做作看来是为了顾全太后颜面。

    “曾相言重了,此事全赖小儿轻浮,失礼之处还望曾相海涵。”

    不想曾布却是面上一肃,“李学士此言岂非说我曾布好附权贵?”对面李格非当然不敢在这般场合与曾布较上。可还不待他开口解释,曾布就义正言辞的打断了他,“男女之情。在乎人伦,布饱读圣贤多年,岂会连此等道理都不晓得……”、“吾侄女既与令郎互有情谊,吾等长辈自然该予以撮合……”

    在场的一听这话头。不禁都竖起了耳朵:有点意思。不知道曾布又在耍什么心思。

    李格非也是颇为不解,这曾布难不成真要将她侄女下嫁给他儿子,如若真是这样,那自然是皆大欢喜,他正要附和感谢之时,这曾布的话锋却是一转。

    “但芝兰毕竟是吾弟亲女,此前子开既然不允婚事,那必有其道理。布虽为长兄,但若强加干预。怕是坏了手足之情……”他似是设身处地的为双方想了想才说,“吾弟极重家门,不过若是令郎身怀大才,那也不会此般绝情,布有所耳闻…李学士令郎现居军器监,此处可非男儿立志成材之选,吾弟怕亦是因此看轻了李家小郎,是故布建议李学士可回去鞭策令郎奋发向上,它日若能谋得个馆阁翰林、为大宋立下功绩,布亦可与弟商合亲事,到时即便吾弟不愿,我曾布也必给李学士撮合而成,李学士以为如何?”

    他说的堂堂有气势,诚然是君子之交般的风度,既维护家门手足之情,又不至于让人间痴儿女抱憾终身,乍一听下,也着实是两全其美之法。

    为首的向氏欣然点头,“曾相公气度达人,继先贤之德,当属我大宋百官典范,老身今日也为此做个见证,若是它日李学士家小郎能立志向上,便是老身……也要为此儿女做个主婚,且不知李学士意以为何?”

    李格非还真想不到曾布会做这等退让,乍听之下倒确实是合情合理,毕竟你也不能指望当朝宰辅的侄女平白无故的嫁给一个后勤部的瘸腿小主事吧,这就是他自己也没这脸皮高攀,不过此时这曾布既然这么说了,那以他的人脉交情,为儿子博个馆阁也并非难事,这样一思量……这曾布倒也确实是谦谦君子了。

    他抬头看过去,曾布也是和颜悦色的冲他微笑,完全是一副万事好商量的派头。

    “曾相不计前嫌,倒是文叔矫情了,它日不论能否成得儿女亲家,文叔都需谢上曾相一礼。”李格非长揖一礼,此时倒是想起自己那小女儿的好来。

    这么一说合,好似是天下大定般的和谐,而曾布亦是得到了诸多的赞誉溢美,驸马都尉王诜也是笑着上前攀谈几句,似乎这件事情就这么圆满的解决了。

    ……

    徽宗并不清楚曾李二家当中内情,所以就眼下曾布所说的,倒也确实是极为妥善的处理了,众人在几番议论之后,大臣们便通知下去准备打道回府,而这要临行之前,作为难得出宫一趟的向氏而言,赏赐肯定是少不了的,首先给予褒扬的就是那晋康郡王了,这位郡王在今天也算是天上地下走了一遭,对于他这种安乐皇亲而言,无过就是福,能有几句赞誉就当是意外之喜了。

    “佶儿,适才那群登台的女娃们也是多有辛劳,你这做官家的可莫要吝啬了去。”

    徽宗摇头而笑,“娘娘所言甚是,张裕~~”他唤来身边的内侍都知吩咐了下赏赐一事,无非就是些金银钱财,这对于素来阔绰的赵宋皇室而言也是极为寻常的。

    而在这时候,徽宗那几个妃嫔倒是比徽宗本人要热衷些,郑氏扶住徽宗手臂说话,“官家,那一品斋的苏仲耕才堪大用,若是废于民间岂不可惜,官家近来欲立大晟府,那以臣妾所见。不如就此将其招进乐府以示皇恩。”

    这郑氏所言自然得理,甚至那向氏也是点头认可,“那苏家郎儿于音理上确实多有造诣。佶儿既欲作新宫调,那此人倒是可担重任。”

    下面李清臣韩忠彦几个宰执也是适时的附和了几声,反正是无伤大雅,那书生近来的几阙词曲确确实有些门道。在此间,也唯有那王诜默不作声,他撇了徽宗一眼,见徽宗也是笑呵呵的十分愉悦的模样。看来……是大势所趋了。就在他以为事情正要朝他不像的方向发展时,身边的徽宗却是给众人来了个神转折。

    “诸位所言虽是得理,但人家可未必是此般心思……”徽宗摆了摆手。面前的一众臣僚均是疑惑起来,这又是怎么回事。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皆好为山水自然之道,无拘于市井放肆之间方能显其真才气。若是进了乐府。条框束缚之下怕反倒是没了灵气……”这位皇帝似是认真的考校了番后连说着“不妥不妥”,不过让旁边那些臣僚是满脑子不解的。

    “来人,上笔墨。”徽宗一招手,旁边赶忙上好笔墨与案头。

    “官家这是……”李清臣揣测的问到了一半就被徽宗打断。

    “文人之间,就当以文相交,岂可这般世俗……”徽宗提笔立就,泛着香气的春树雪浪纸上,有“一品斋”三字鲜活于上。徽宗独树一帜的瘦金此时也颇有气候,看上去富贵又堂皇。在底下几个宰执一头雾水的时候让内侍装裱起来,御赐给那姓苏的子弟。

    “摆驾回宫。”

    在这阁子里的所有人都颇为不解,不过这赏赐之事也是随性而为,反正又与他们无关,所以也没人去多想什么,只有那王诜蹙着眉头跟在徽宗后头。

    为什么不招进呢~~

    虽然不招进对他而言或许更有好处,但心头隐隐间有一股不详的预感。

    ……

    此时矾楼东南西北四楼的濂灯都尽数点上,亮堂的世界又重新降临到这里。此时大堂里的那些听客的表现与之前是大相径庭,溢美之词是不用多说,一些颇有头脑的人甚至已经去后台找李媪商谈那几个人伶人的演出了,可以预见……这首梁祝在今夜之后必当大红大紫。

    人声嘈杂的大堂中,这时忽然有高唱声起来,众人不禁把目光望上梨台之上,只见矾楼老鸨和一干酒楼的管事姑娘都上了台面。

    “矾楼众人听旨——”

    底下哗然大起,宣旨?

    官家来了!!

    李媪、李师师、余婆子等矾楼一众俱是跪迎谕旨。

    “敕:朕绍庭上下。今矾楼有艺功成乐史,上动天听,朕心甚慰,故特赐银三千,以作诚勉……今梨台献艺之女,另赐金五百,入乐府奉艺……”、“一品斋作曲有功,赐御书金匾,以作勉励。”

    “宫制建中建国元年三月庚午日,钦此。”

    内侍省都知张裕一抬手,“谢恩吧~~”

    “谢陛下隆恩,臣等必当谨恪圣谕~~”李媪带着一众人叩谢起身。

    ……

    底下一众俱是面色惊然,纷纷询问起来。

    “官家今日也到了矾楼?”,“不是吧……我竟然一点也没有感觉到?”

    “废话,能被你知道了还是官家么~~”

    “我就觉得奇怪,今天怎么这么多的三省大人都来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其实我也看见了,楼下有些人自始至终就不像是来玩的,看来是宫中的禁卫了。”、“嗯嗯……所言甚是。”

    不少人还心中庆贺,如若不是刚才留了下来,可看不到这么戏剧化的一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