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9章 诗人兴会 诗潮涌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的一生充满试炼,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虽不知我的苦艰,我却知道自己坚韧;我想我是丢弃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经历。

    ------------------------------------------------------------------------------------------------------------------------------------------------------------------

    张寅心想,这是谁呢?贾莉莉吗,不对,付成对她很熟悉了;刘晓红吗,要不就是李渊,张寅胡思乱想,猜不出了。忽然他想起一个人来,难道是她?

    叶小玲,苗条的身材,细白的皮肤一条长长的黑辫子在腰间晃来晃去,戴一副精致的眼镜,显得高雅文静。他想起来了,新生入学那天,张寅和付成到车站接站时认识的,当时,付成小声对张寅说:“又来了一个妖精。”

    午饭后,付成对张寅说:“还记得那个小妖精吗?她来找你呢。”张寅“哦”了一声,说:

    “下午我们文学社不是要开诗歌创作座谈会吗,《云冈》杂志社的几个编辑要过来。”

    “知道,咱们准备一下就去吧。”付成说。

    座谈会在行政楼会议室举行,张寅和付成赶到时,冯国祯、谭龙和马东都在忙着布置会场,会场上横挂着标语“雪野文学社诗歌创作座谈会”,张寅一看就知道是鹏程的笔迹。不一会儿同学们6续赶来,还有不少是新生,这时,叶小玲和一个女生结伴而来,她们面带微笑,迈着欢快的脚步走进会议室。叶小玲看见张寅,拉着同伴大大方方的走过来,坐在他的身边。

    “我上午去找你了,你不在。”叶小玲用甜甜的声音说。又指指身边的女同学说:“这是李玲玲,英语系的,我们都喜欢诗歌。”张寅友好的和她们握手问好。这时,突然听到楼道有几个人说话,“来了,”张寅心里说。果然,鹏程领着几个人走了进来。

    几个人坐下以后,鹏程开始主持会议,一一介绍了《云冈》杂志社的几位编辑,其中一位瘦小身材的中年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秦明。他是北京插队知青,秦明是他的笔名,他本名叫郑京生,近几年来,他是大同诗坛的旗手,是这一时期大同诗坛的杰出代表和精神坐标。他的作品《挖掘》入选1983年《诗刊》第一期,《燃烧》表于1984年第四期,获得诗刊奖,代表改革后大同诗歌早期的最高成就。

    鹏程还介绍了大同市文联创作组的几位诗人,秦明、化羽担任创作组总管,锋隆担任诗歌创作组组长,一批年轻诗人梅儿、徐华、吕媛、非非等都是创作成员。用鹏程的话说,他们以最敏感的神经,显示出艺术冲击力和探索意识。后来被称为“云中三才女”之一的梅儿,她的诗歌柔情中有豪迈,朦胧中透着尖锐。

    会上,梅儿还朗诵了她一诗:

    《目的地》

    “然而,船也死过

    舵也死过

    ……

    一千次地渴望漂流

    渴望变成植物标本

    认认真真地倒下去”

    秦明是会场的中心,他做了重要言,他说:“我们大同市文联诗歌散文创作组每个月都要举办二、三次活动,由于经费有限,诗人们自己集资,油印刊物、传阅作品,举办诗歌朗诵会和沙龙,诗人队伍越来越强大,而优秀诗歌更是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