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上尉连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204高地,刚刚接替独4旅阵地的晋绥军独3旅第5团团长樊荣带人到达指定位置,官兵们看到的是一副人间地狱:小土山周围遍地都是呻吟的伤员和没来得及运送下去的尸体,一滩滩的血迹已经成了褐色,凌乱的枪支弹药、通讯器材、军服军毯和食品杂物等随处可见。

    阵地上,原先的官兵们已经几乎没人了,独4旅旅长于镇河拉着樊荣的手说:“樊团长,我的部队就在这里了。弟兄们都是好样的,没一个人退却,我对不起这些弟兄们,没能把他们带回家。”

    樊荣看着遍地的死尸,真不知道说啥好,只好大声喊道“给老子都看好了,独4旅的弟兄们就是咱们的榜样,为了守住阵地,宁死不退。现在,我命令,给老子加固工事,准备迎接小鬼子的下次进攻。”

    晋绥军独3旅的前身是34军71师412团,后来,在1935年10月10月被改编为读力第3旅,团长章拯宇随即升为旅长。

    章拯宇,河北通县人,满族,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步科毕业。平型关会战时,独3旅担任广灵、灵邱交界处的白旷、苟庄子一带阻敌任务,但遭到曰军重创。参谋长朱绶光代阎锡山下达撤退命令后,独3旅就退入河北,经龙泉关回晋,然后经由五台山、五台县东冶镇、定襄县的宏道镇到达忻县的南呼延村。转进途中,旅长章拯宇不架电台,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阎锡山以为他们全军覆没或全部溃散,异常恼火,哪知到达南呼延村时,章拯宇这才打开电台与人联系。阎锡山为了整肃军纪,给了章拯宇一个处分,让他戴罪立功,并指派部队立马增援忻口前线。

    为了快速增援忻口,傅作义派了一个汽车营,将全旅2000多人拉到金山铺村,归35军指挥。

    傅作义为了给独3旅的官兵们打气,站到队伍前,大声说:“独3旅的弟兄们,现在是忻口战役最关键的时刻。希望你们发扬英勇顽强的精神,不怕牺牲,奋勇杀敌,打出咱晋绥军的威名来。你们有信心吗?”

    “有!”

    站在队伍里的第5团直属机炮连上尉连长周亚文听得心旌摇荡,心中的热血仿佛被点燃一样,当兵前的愿望似乎就要实现了。

    周亚文,山西山阴县人,出生在离雁门关10公里远的一个小山村。此地,当年就是杨六郎镇守过的地方,八国联军打燕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的途中曾在此落脚。那些流传于民间的关于金戈铁马的陈年旧事,使周亚文在很小的时候就憧憬当一名军人,为国出力。他先是在村里读了3年私塾,学会了描红模字;适逢阎锡山在全省各地兴办学校,强迫适龄儿童进学校,周亚文又进了附近的一所国民学校学习,毕业后到代县中学,学过英文,并成为国民党预备党员。就在这时,大革命的风潮汹涌而至,太原的学生到代县宣传革命道理,年少气盛的周亚文未假思索便跟上人家到了太原,进入当局主办的国民党党务训练班学习。训练班的学员结业后将放到各县组织县党部,后來周亚文一直记着训练班一位老师说过的话:“革命就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然而周亚文最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军人。机会终于來了——北伐前夕,阎锡山为扩充实力,在太原组建军官学校,史称北方军官学校,分设步、骑、炮、工4科,大量招收中学生,施以两年的军事教育,毕业后分到各部队充任下级军官。

    周亚文兴冲冲地前去报考。招生的人见他这么瘦小,说:“看你这副模样,当兵后身背40斤,曰行80里,炮兵你拉不了骡子,骑兵你骑不了马,你不行的,还是当你的学生吧!”

    “嘿,你们把人看扁了,谁说我拉不了骡子骑不了马?我自小在农村长大,什么活没干过?苦算啥?”

    “嘿,没见过你这样的人,别人都是见了招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