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零二章 晋北锁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忻口坐落于忻口山之断阙处,素为忻州的北门户。

    关于忻口地名的来历,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统帅大军二十余万亲征,行进到在平城(今大同市东北)时,被匈奴冒顿单于的四十万精锐骑兵包围于白登山(今大同市东面)7天。陈平站在山上,见冒顿单于对新得的阏氏(单于的王后)十分宠爱,这次在山下扎营,经常和阏氏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心想冒顿虽能出奇制胜,可也不免被妇人美女所惑,便想从阏氏身上打主意。忽然心生妙计,走阏氏的门路,或许可以绝处逢生。于是派出使者面见阏氏,献上许多金银珠宝,另取出一幅中原美女图献上。

    阏氏一见,画上的美女,天生丽质,犹自爱怜,不是本族女子可比拟的,生怕汉朝把美女献给单于,到时就要受冷落。回到后营,就给单于吹枕头风,说:“汉帝被围了7天,军中没有什么慌乱,想必是有神灵在相助,虽有危险但最终会平安无事的。你又何必违背天命,非得将他赶尽杀绝呢?不如放他一条生路,以免以后有什么灾难降临到咱们头上。”

    单于将信将疑,可是又怕惹阏氏不高兴,便在第二天传令将围兵撤走了。

    陈平用这一妙计,智退匈奴。刘邦率大军逃出重围,一场大难消弭于无形之中。

    汉朝大军返回到这里,“六军欣然”,认为危险这才消除,因“欣”与“忻”谐音,所以将这一地取名为忻口,从此以后,汉朝在这里着力筑城设险,使之成为重要的军事防守要地。北齐、北周以及五代时期,都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争夺的关口。清代顺治6年,吕梁农民起义军曾今在这里与多尔衮的部将激战。

    因此,忻口历来是太原的北大门,一旦忻口失守,太原也就不保。正因为忻口地势险要,忻口也就成为“晋北锁钥”,至今,在忻州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北城门楼上,有一块高悬的“晋北锁钥”巨额横匾。

    当然,论险要,忻口尚不及平型关等地的十分之一,但仍不失为理想的阻击地点。于是,当忻口以北的险地全部丢失后,历史选择了忻口,将忻口这个小小的关口成为中曰两国几十万大军厮杀的战场。

    滹沱河经崞县之东北而来,至忻口,向东南而去,北同蒲铁路线与太同和京原公路穿行其中。

    忻口是个较大的村子,村子的西北面为红土梁,梁北的云中河,流经忻口北约2公里的界河铺汇入滹沱河。滹沱河在此折向东北。这样,忻口村北夹在红土山梁与东面的灵山之间,形成南北之间的险要孔道,而忻口左右的两侧山地,分东、西延伸,成为面对北方的天然屏障。

    忻口以北五里的界河铺村,地面最为狭窄,东西两山相距不足三百米,而河床就占有二百余米。出界河铺,山势又豁然开阔。北云中河从西而来,在界河铺之北,注入滹沱河。云中河之南有关子、南怀化(亦称河南)、旧练家庄、秦家庄、刘家庄等村。云中河之北岸有下王庄、王家庄、弓家庄、怀化北街、旧河北、池上等村。

    忻口之南,为金山铺、淤泥、部落等村,间隔距离均为五里。这些村庄与忻口同在一道山脉之脚下。此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四十里,似忻定盆地之一堵西墙,人称四十里孤山。孤山之西,温村、奇村一带又呈小盆地地形。孤山西北端为刘家庄,从刘家庄以西到朦腾梁,是一个约二十多里宽的开阔地。

    忻口之东,过滹沱河,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成为崞县与定襄县的分界线。山北之南郭下、西华荣、蔡家岗属崞县,山南之三家村、玉会村、寺家庄、白村、上汤头、上零山、下零山,属定襄县。这些村庄除蔡家岗与上、下零山居山岗之上外,其余均在山脚之下。

    忻口战役的前后防线涉及忻县、崞县、定襄县三县的近百个村庄。忻口、界河铺、关子、南怀化、下王庄、泥村、旧河北等村是中间地区的主要战场。四十里孤山之西,大白水附近,包括阎庄、永兴、刘庄、朦腾、卫庄、南峪等村,为左翼地区的主要战场。滹沱河以东的南郭下、西华荣、西南贾、蔡家岗及其所靠之山岭为右翼地区的主要战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布置军队防线东从龙王堂、蔡家岗起,西至朦腾、南峪,约有五、六十里。

    战前,阎锡山便有准备,早在忻口战役的前两年,即民国24年,阎锡山就命令在忻口村北的后沟及沟外的西崖下动工修筑战备窑洞,一直修到战争爆发前,总共修成窑洞47孔。这些窑洞全用石块砌成,既深且宽,至今坚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