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九回 圣僧多坎坷 如来下苦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朱棣大喜过望,“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朱高煦一听就更来劲了,英雄不可一世啊。

    但是这个说法也被后人有所改动了,朱棣的话语又给加上了“世子多疾,儿当努力”,不可考啊。

    朱高熙立下的战功赫赫,明史则称“高煦亦以此自负,恃功骄恣,多不法”。就是在说朱高熙因为自满,就经常干些违法犯罪的事情。这个就有点牵强了,也可以说是“莫须有”的罪名的。

    朱棣夺了皇位之后,大家讨论由谁来当接班人的问题。丘福、王宁和朱高煦关系好,就推荐朱高熙当太子。

    但是朱棣还是因为长子朱高炽仁义贤明,立了朱高炽的。

    1404年,朱棣加封朱高煦为汉王,封地为云南。高煦曰,“我何罪!斥万里。”那个时候,云南属于偏远地区,谁也不乐意去。好像那个地方只有犯罪后,被发配充军过去的。

    朱高熙既然不乐意去,就墨迹朱棣,要求将封地改为南京。朱棣没办法就只好答应了。

    朱高熙申请了两个护卫,都十分招摇。有一次,朱棣让朱高炽去祭奠皇陵,由于朱高炽身体肥胖再加上小儿麻痹什么的,就一路跌跌撞撞的。

    朱高熙看了,从后面说,“前人跌倒,后人知晓”。但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挺身而出,大声说道,“更有后人知警也。”好家伙,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呀。

    朱高熙大吃一惊变了脸色,没有再说话。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不好说。

    明史话锋一转,“高煦长七尺余,轻趫善骑射,两腋若龙鳞者数片。既负其雄武,又每从北征,在成祖左右,时媒孽东宫事,谮解缙至死,黄淮等皆系狱。”

    仔细一看,问题就出来了,前面说的是人主的描述呀,后来就成了害死人不偿命的角色了。前后矛盾,语无伦次。

    1415年皇帝让朱高熙去青州,但其还是不肯去,就想着留在南京的。朱棣起了疑心,说你既然已经有了藩地,就不能再老是留在京都了。上次你说云南远,现在青州呢,不算远吧。为什么还要迟疑呢?你赶紧上任去。

    朱高熙还是磨磨蹭蹭的,私下里却招募卫士三千人,胡乱抢劫百姓。

    有个叫做徐野驴的官逮住了几个卫士要治罪,但是朱高煦竟然用铁瓜拍死了野驴,旁人都不敢说话。

    而且朱高熙还竟然越级使用交通工具,朱棣知道后大怒,等从北漠回来之后,就将朱高熙治罪,打算贬为庶人。

    朱高炽拼力为弟弟求情,结果朱棣仅将那两个护卫和卫士给宰了一些。

    1416年朱棣改封朱高熙于山东乐安州,结果朱高熙不高兴的去了。但是很快就起了怨恨之心,打算要谋逆的。

    朱高炽还几次送来书信劝诫,但是朱高熙都不搭理的。这是巨大的疑点,也是不可能的。

    明史接下来的说法就有意思了,说在1424年朱棣在北伐回师的时候驾崩,但是消息被封锁了。此时,朱高煦的一个儿子朱瞻圻当时正潜伏在北京,将朝廷的一举一动都汇报给朱高熙知晓,还刻意的说一天就送了六七回消息的。朱高熙也再度派人潜入北京,阴谋发动叛乱。

    朱高炽先得到朱棣驾崩的消息,就顺利继位了。也不久知道了朱高熙的恶迹,就将其召回京城,增加俸禄和赏赐,又让其回去山东封地。不但如此,皇帝还封了朱高熙的儿子们王位。

    但是朱高熙父子在不久以前(朱棣在位时期)发生了矛盾,那个朱瞻圻怨恨朱高熙杀了自己的亲娘,就向朱棣举报父亲的不法之事。朱棣就说,你们父子怎么能这么干呢。

    说实在的,这段明史记载颇多漏洞的。应该是被人为改动了的,就是要给朱高熙父子脸上抹黑的。

    朱高熙后来也入京,说了朱瞻圻曾经的所作所为,都是他干的,和我没关系的。

    朱高炽就对朱瞻圻说,你们父子之间就不要互相告状了,你还小,就不收拾你了。于是朱高炽就将朱瞻圻给打发到老家,看守中都凤阳皇陵。

    不久,朱高炽也死了,朱瞻基从南京返回北京奔丧。路上,朱高熙设下伏兵,但是仓促之间没有得逞。

    朱瞻基顺利继位,对朱高熙仍是照顾有加。

    朱高煦有一次上疏,提出了对国家的四件关于保国安民的措施。朱瞻基都一一同意,还专门回复表达了谢意。

    明史记载,朱瞻基对大臣说,朱棣就曾经跟朱高炽说过,要小心朱高熙,这个皇叔可能要造反。但是朱高炽仍然对弟弟很好,待之极厚。现在朱高熙能上书朝廷提出治国建议,说明已经改过自新了啊,咱们就得大力支持。

    说实在的,这个说法简直就是胡扯,谁相信了就是傻缺儿的。

    以后朱高熙的建议都被朱瞻基采纳或者接受,于是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1426年,朱高熙还是反了。先是派了些亲信到北京来卧底作为内应,还找到了英国公张辅寻求支持。但是张辅却将来人绑了上报朝廷,朱瞻基就知道了。

    这个时候,朱高煦和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人开始招兵买马,设立了五军。指挥王斌领前军,韦达左军,千户盛坚右军,知州朱恒后军,诸子各监一军,高煦自将中军。世子瞻坦居守,指挥韦弘、韦兴,千户王玉、李智领四哨。

    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就好像是真的一般。

    接着朱高熙就分封了大家的官职,但是朝廷上的一个御史李濬,因为父亲去世了,所以在家守丧。知道朱高熙来招安后,就更改了自己的名姓,改道前往北京上奏给皇帝,朱高熙要造反了。

    朱瞻基听说后,还是不忍心兵戎相见,就让人去劝说叔叔。

    派去的侯泰见了朱高熙,就听这个家伙大言不惭的说,“永乐年间污蔑我,杀了我的护卫,将我赶到这个小地方来。还企图送金银来打发我,我怎么能忍气吞声哩。你回去吧,让皇帝把奸臣夏原吉给我绑了送来再说。”

    这个侯泰回去后,因为害怕,就没有实话实说。

    当月朱高熙派了一个叫做陈刚的来到京都上疏,里面严词斥责了许多王侯大臣。

    朱瞻基哀叹说道,“汉王果反。”于是就打算派薛禄统兵征讨。看到这里,心里的疑团就更加大了,朱高熙就是这么个傻蛋么?真想要造反的话,还敢这么折腾?

    但是大学士杨荣等建议皇帝要御驾亲征,于是朱瞻基就同意了。

    张辅说给我两万部队,臣去将朱高熙给抓来。

    朱瞻基说,“卿诚足擒贼,顾朕初即位,小人或怀二心,不亲行,不足安反侧。”

    于是朱瞻基御驾亲征,走到杨村的时候,问大家该怎么打?

    有说先打济南的,又说朱高熙可能要去攻打南京的。

    从这里看出来了一个端倪,就是朱高熙肯定曾经建议过,就是仍然将南京作为明朝的国都。这一点和朱高炽不谋而合啊,但与朱瞻基的想法违背。

    明史吹捧了朱瞻基一番,讲了一大堆道理,分析了朱高熙的心理活动。认为朱高熙欺负自己年轻不敢来,但是朕只要亲自过去,敌人必定望风而降。

    于是朱高煦听说之后,十分害怕。皇帝大军兵临城下,朱高煦打算出城投降。

    但是手下的王斌等人说,“宁一战死,无为人擒。”但朱高煦还是投降了。

    从这里看出来了,朱高熙应该根本就没有造反的意思。

    结果,朱瞻基将朱高熙的手下人,大多杀死并治罪。杀了六百四十余人;发配充军两千余人。朱瞻基还专门做了首《东征记》,以示纪念的。

    后来,我们也说过了,朱高熙和孩子们当年都相继而死。

    说白了,朱高熙谋反案是个大冤案呀,是朱瞻基假借名义,铲除宗室威胁罢了。

    但是明实录和明史都没有敢写出实情来,只是都埋下了一些矛盾和漏洞。这也是史官典型的做法,两千年来大多如此,也是逼不得已,脑袋只有一个。毕竟,真正按照历史来一五一十记录的史官,大多都死的极惨。

    那么唐僧的性格中有很深的矛盾,也就可以理解了。朱高炽和朱高熙哥俩的感情应该来说还是可以的,但是帝位只有一个。老吴和李春芳或许也叹息,帝王家事罢了。

    还是在宝象国,猴儿从花果山回来解救了师父,此时,唐僧的映射关系再度发生了变化,逐渐给转到朱厚燳身上了。

    等到了西游记第五十六回,唐僧第二次赶走了猴儿,就太明显了,已经彻底变成朱厚燳了,隐指其任用奸佞,贬斥了众多正直的大臣。第六十五回(小雷音寺那里)的时候,总算朱厚燳办了件大好事,同意铲除了刘瑾;第六十七回,唐僧没事可干,都是猴儿跟八戒下手除妖,其实是隐指了朱厚熜继位后铲除了江彬等人罢了。

    第六十八回到七十一回,唐僧的映射关系忽然又跳回到朱允炆身上了。

    第四十四到四十六回,还有第七十四回唐僧又开始隐指嘉靖皇帝朱厚熜了。

    所以我们在看西游记的时候,就会发现唐僧是翻来覆去的怕这个怕那个,一会儿对女人感兴趣,一会儿又成高僧了的。原因就在于此,既是映射故事情节需要,也是老吴写书不得不隐晦啊。

    因此描写唐僧的时候,顺序被彻底打乱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就剩下孙大圣了,西游记一书的真正核心人物,请听下回接着胡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