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一回 春芳怜拱正 显幽救本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里看出来,寇员外不简单的,两口子是很懂经济的,是相当擅长家致富的。那么我们知道高拱是不大喜欢身外之物的,是个廉洁奉公的人物。那么就产生疑问了,这寇员外到底映射了明朝哪个很重要的人物呢?

    猴儿就去了寇员外家中,悟空闹腾了一会儿,将老太太和俩儿子吓个不轻。母子决心明天就撤了状子,好求个心安。

    猴儿继续到了刺史的住处,看到墙上挂着一轴画儿,是一个官儿骑着一匹点子马,有几个从人,打着一把青伞,搴着一张交床,更不识是什么故事。

    说实在的,怎么也想不出来这个是什么画,肯定有玄机的。如果知道这画的具体典故后,或者就更难够理解这两回书的寓意,更容易解开这两回书中的谜团。

    悟空继续装神弄鬼,把刺史吓的要死,明天再好好审案吧。

    那当然第二天,唐僧就被放出来了,但是呢,悟空还要让众人心服口服。于是猴儿就去了幽冥地界,阎王说,寇员外不是俺们派人拘来的,你去找地藏菩萨要人吧。地藏王菩萨说,“寇洪阳寿,止该卦数,命终不染床席,弃世而来。我因他斋僧,是个善士,收他做个掌善缘簿子的案长。既大圣来取,我再延他阳寿一纪,教他跟大圣去。金衣童子遂领出寇洪,寇洪见了行者,声声叫道,“老师,老师!救我一救!”行者道,“你被强盗踢死。此乃阴司地藏王菩萨之处,我老孙特来取你到阳世间,对明此事,既蒙菩萨放回,又延你阳寿一纪,待十二年之后,你再来也。”

    悟空和地藏菩萨很大度,又给了那员外十二年阳寿,说明什么。这个寇员外映射的人物在写西游记这两回的时候肯定是死了的,但是西游记作者觉着十分惋惜或是不平。

    悟空带回了寇员外,并让其还魂,就又活了。

    当然那员外就说了自己到底是怎么先前死的,众人明白之后,也没有对老太太再加以归罪。

    有个细节,就是幽冥界的阎王和地藏菩萨的说法有点不大一致。阎王认为寇员外不该死,地藏说死的正常。寇员外却是不愿意在地藏这里混,让悟空救自己出去。

    说明,西游记作者对地狱乃至佛家的看法都不好啊,因为善人往往得不到善报,该去西天极乐就非整你下幽冥。

    铜台府整个故事基本结束,猛一看并不复杂,看着也不像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竟然也给写了两回书内容。而且最为奇怪的是,过了铜台府,很快就要到了灵山脚下的,路上并没有出现任何妖怪考验什么的。那么在灵山附近为什么要大张旗鼓的讲这么个小故事哩?

    说明里面必有乾坤的,或许老吴当初是写了其它内容,但是被李春芳给改写了。那么李春芳明显不是个瞎歪歪的人物,只能说明,是在替吴老爷子补充一些内容,使西游记这本书更加寓意深刻更加饱满。

    那到底是什么内容,令李春芳不惜改动老朋友的作品呢。

    我们来分析,老吴是在1582年过世的,这之前西游记或者刚刚写完,也有极大的可能性就是没有最终定稿。

    那么说明在1582年左右明朝生了一件比较大的事情,老吴来不及写进去。

    看看历史,在1578年高拱仙去,1582年张居正过世;1583年徐阶死了。还有就是1585年李春芳也告别了。

    这就更加明白了,这个寇员外所映射的人物不会是张居正还有高拱以外的大臣。

    考虑来考虑去,凯撒认为应该是寇员外全家人映射了张居正和高拱俩人的合并形象!

    其实徐阶也很有可能,但是他却是被嘉靖末年所重用的辅,且在隆庆初年下台后不久被抄家了,死了之后,短期内没有出现什么大影响事件的;而张居正刚刚死后,就有言官不断参劾,甚至在1583年的时候,万历皇帝开始清算张居正,差点将张居正的尸骨都给刨出来了。

    而且“万僧不阻”明显是在映射张居正没有对佛道做出很大的限制,但这个其实也不能怪在张居正身上的。

    那李春芳就有绝对的动机来修改西游记了,就是要将张居正给写进去,否则就是老吴的最大遗憾。虽然李春芳写的风格和老吴差别很大,但是其寓意极好,这非但不是西游记的败笔,相反他更加完善了这本书。

    老吴明显对万历皇帝和张居正充满了期盼之情,写了西游记这本书来劝谏他们。不过呢,老吴开始只是来得及将高拱(1578年去世)给先写了进去,就是寇员外。但是岁月不饶人,1582年吴承恩撒手人寰而去。就在这一年,张居正也逝世了!虽然搞不清老吴的过世是在张居正前面还是后面,然而我们还是能想到,至少吴老爷子已经不可能再将张居正的故事加进西游记了。

    李春芳自然要帮吴承恩完成这个心愿,于是动手校对改写了至少第九十六和九十七回。

    先看看张居正这么个人物吧,和严嵩一样,颇有争议,但是比严嵩的命运要好的多。

    明史评价,“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前褒后贬,比较客观。但是给的贬义却是“震主”,说明什么,说明张廷玉等人对其大加赞赏,但是迫于当时的情况,只能给张居正定一个“罪名”。

    张居正的事迹就不多讲了,功远大于过,大家应该很熟悉的,就选一些履历情况来说。

    1547年张居正考中了进士,这年他二十三岁。就进了翰林院,授庶吉士。这个时候,正是嘉靖年间夏言、严嵩二人斗争的不可开交哩。

    1564年张居正做了裕王朱载垕的老师,这就给后来当上辅奠定了基础。

    1567年张居正官拜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同年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平步青云。

    后来和高拱产生了矛盾,于是联合冯保太监,将高拱给拱了下去。

    从此权倾朝野,直到1582年过世。

    在1581年,张居正继续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万历年间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得罪了大批的官员。

    他的做法其实是严嵩、徐阶、高拱等人的综合表现,因此能够在活着的时候,基本不受影响。而且张居正的优点就是旁人眼中的缺点,从皇上到芝麻官都对老张时间长了看不下去,无法忍受的。不过呢,人的名树的影,至少张居正活着的时候,谁敢到底把人家怎么着呢?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现黄金白银不少,其中白银十万两。那么这个数额,说实在的,不算大,远远算不上一回事。当然如果只根据他的年薪来说,肯定是不可能攒够的。

    抄家之时,张居正的大儿子自杀,其他的也都罢职甚至充军。或许这就是西游记里面,诸多土匪抢劫寇员外家的一些映射罢了。

    但是我们要知道张居正是不信佛的,而且处处和佛还过不去的。因为万历皇帝的太后老娘就是个佛迷,经常打算修这个拜那个的。但是不出意外的,基本老张说了都不算。李太后这个人挺有意思的,张居正教训皇帝可以,但是不能阻止自己拜佛参禅。这也是寇员外“万僧不阻”的由来,张居正总不能连李太后都敢训斥吧。

    因此,李春芳在书里的描写其实是大反话,否则这就很容易让人看出来就是在写张居正了。那还了得啊,张居正平反是在死后四十年才实现的,整个万历朝所有人都讳之莫深呀,那肯定李春芳是赶不上也等不及了,1585年就也与世长辞了。

    但是李春芳明显很敬重这个后来居上的晚辈,赞赏有加也深表惋惜。所以,希望上天能够让张居正再多活十二年的,但也只是将这个愿望写进小说而已。

    书里提到的那个陈少保估计就是映射的冯保太监,那当然在隆庆年间和万历初期的权势很大。

    冯保和张居正两人配合的还行,但是冯保也倒霉在这了,张居正刚死,自己就被参劾倒了。1582年给撵到南京,老死异地了。

    最后咱们再来看高拱,同样也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

    高拱担任辅时间不长,但是政绩斐然,隆庆时期的作为基本都是老高给设计筹划的。张居正很多地方都是在人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然而高拱也霸气外露,最后倒霉跟这个有分不开的关系。

    1572年,隆庆皇帝朱载垕临终之际,将高拱、张居正及高仪三人为顾命大臣,且执着高拱的手言道,“以天下累先生”。一句话对高拱的评价,可见一斑的。

    高拱是看不上那些太监的,尤其是冯保,这俩人就属于死不对眼的。

    但是此时冯保已经修改了隆庆的遗嘱,说是最高太监要和顾命大臣一起辅政。那高拱能干么,就不断要求撤掉这个太监干政,俩人的矛盾愈加激化。

    后来高拱和张居正也产生了隔阂,结果张居正联合冯保,将高拱给拱走了。

    明神宗朱翊钧登基之后,太监冯保在两位太后跟前说了高拱的坏话,说是专权擅政,想要搞掉皇帝身边的太监们,这难道不是有可能要另立藩王为帝的苗条哩?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两个太后自然要采取果断措施。当着诸多大臣的面,下诏斥责高拱,赶出京城。

    高拱伏地不能起,还是张居正搀扶起来,让其坐着骡车出了宣武门回家。

    那高拱回到老家后,心情自然不好,就琢磨着这个变故是不是张居正和冯保俩人给撺掇的,还写了一本《病榻遗言》说张居正“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

    “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仔细在西游记第九十六回里,就能看出来,的确是都有这样的情节。最耐人寻味的是,李春芳也相当的有才啊!竟然利用寇员外的老婆张氏的言语行为,将高拱和张居正两人之间的争斗给隐晦的写了进去,不由感叹这个“青词宰相”,的确是有几把刷子的,但是却不能见容于当时的朝廷,只能像东方朔一般,做个隐士。

    据说张居正曾经去高拱的家乡,俩人见面还涕泪不已的。相见掩面而泣,感慨不已。毕竟英雄相惜,当然该哭归哭,该骂还骂,该斗还得斗个输赢。

    李春芳是最看不得斗来斗去的,因此早早就开始申请退休,终于后来回家过安乐田园生活了。但是老李虽在民间,却是仍心系大明,对高拱和张居正的遭遇颇有同情不平,故此校写了老吴的西游记,永传后世。其实在以前的时候,凯撒也认为李春芳这个人才华虽有,但没有用到正经地方,政务也处理的一般。但是通过细读西游记,觉着我们还是误解了这个老人的。有作为必糟厄运,有元功就有“造化弄人”,李春芳是看透了,大家应该理解。

    唐僧师徒依旧西天取经而去,咦!这正是,地辟能存凶恶事,天高不负善心人。逍遥稳步如来径,只到灵山极乐门。毕竟不知见佛何如,请听下回接着胡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