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二回 唐僧论前世 真相渐大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王听得声音凶狠,又见相貌刁钻,唬得战兢兢,跌在龙床之上,唬杀寡人也!

    猴儿就念了一番医理,这个估计是李时珍老爷子告诉老吴的。

    大家觉得猴儿说得有道理,就跟国王去交涉。但是国王过于害怕,见不得生人面了!

    悟空一听,没事,若见不得生人面啊,我会悬丝诊脉。

    大家都好奇啊,光听说过,从来没见过啊。

    唐僧却迎着骂道,“你这泼猴,害了我也!你跟我这几年,那曾见你医好谁来!你连药性也不知,医书也未读,怎么大胆撞这个大祸!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散道,会什么悬丝诊脉!”

    从这里看出,吴老爷子为了写西游记,是参考了多少书籍啊。所以老吴必然是在晚年才将此书基本完成的,没有十大几年的功夫是根本别想啊。

    悟空毫毛变了金线,随着近侍宦官去给国王看病。正是那,心有秘方能治国,内藏妙诀注长生。

    老吴借着唐僧之言在告诉我们单纯的悬丝诊脉纯属胡扯罢了,否则的话,中医还望闻问甚么?而且这个绳切和拿手指头真正的切病人的脉那是根本没法比较啊。但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用,如果动用现在的高科技手段,采用敏感反应计,配合巨型计算机,加上个老中医的话,还是能实现的。不过,这要是如此给患者看病的话,光切个脉还不得一两万啊?

    关于这个什么悬丝诊脉,在古代还真是有些的,但都是做个假样子,糊弄皇帝,显示自己医道高明罢了。

    但是因为孙大圣他是妖仙啊,那肯定行,果用悬丝诊脉之法就按照李时珍的说法诊断出,国王乃是宿食留饮兼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证。能够看出,老吴是真心希望猴儿能给这个国王看好病的,甚至不惜用荒谬的代价,也能够表达出这个国王映射的人物可相当不简单啊。

    那国王闻言,满心欢喜。打起精神,高声应道,“指下明白!指下明白!果是此疾!请出外面用药来也。”

    猴儿开药方,让众人见药每味各办三斤,计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及药碾、药磨、药罗、药乳并乳钵、乳槌之类都送至馆中,一一交付收讫。

    但是国王也挺能,你毒死我怎么办?遂内宫传旨,教留住法师,同宿文华殿。待明朝服药之后,病痊酬谢,倒换关文送行。

    唐僧自然明白自己就是人质啊,赶紧嘱咐猴儿别瞎胡闹呀,这个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这一堆的描写,应该还是李时珍告诉老吴的,肯定也将所谓的悬丝诊脉也说了的,其实这个在明朝太医给内宫妃嫔看病也是有的。不过都是太医事先问明了伺候病人的太监宫女,到底是个什么病症,才装模作样一番,开药下方的。

    这个悬丝诊脉的说法,应该就是从明朝开始流传的。那时候皇帝对自己的女人是很维护的,后宫嫔妃不能随便让太医们看啊摸的,有伤风化不符合礼法,但人总是要生病的,还是得找御医来呀,才就想出来这么个招儿,就把这帮子御医给折腾惨了。

    关于男女授受不亲,虽然孟子是最早提出的,可亚圣的意思不是说,男女之间一点也不能亲,是在符合礼法的情况下该干啥就干啥,而且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礼法之外的特殊情况呢,也是要通达权衡的,莫要钻了牛角尖的。但即使这样,在相当长时间内,没人太当回事的,因为儒家的地位是曲折的坎坷的。

    到了宋朝朱熹他们又扯出来了,更加给男女之间规范了如何严守礼法交往。因为朱子看到了,当时的南宋“如人有重病,内自心腹,外达四肢,无一毛一不受病者”,所以才布自己的理学,目的是“振举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这男女授受不亲只是人家朱子理论中的一个小角儿,是个向下的延伸罢了。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千万不能故意扭曲理解的

    关于“存天理,灭人欲”在体会的时候,更是千万不要断章取义了的,否则就完了,就给理解到高粱地里了。朱熹是引申自《礼记?乐记》的说法,其中有“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读懂了这个内容,才能正确理解朱熹的说法。人家的意思是,要天理长存,而要消除淫泆作乱之类不好的欲念。

    朱子呢,认为心是心,理是理;王阳明认为心就是理;两人的认知最后同归一处,但是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罢了。老吴更明显倾向于王阳明一些,而且理解的更加符合现实一些。这三个人都是对宋朝和明朝的现状感到担忧,才教化世人的。因为朱王两人用的方法主要都是些理论,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只有学子才行;而老吴决心用西游记这一白话小说来更加通俗的来教诲更多的世人。然而,对于社会最底层来说,很遗憾,没有人能真正将教诲传达到的,因为只有将理论给行动付诸于实践之后,大家才能接受罢了。

    还看书吧,好大圣回来馆驿之后,先给八戒讲了讲为啥要那么多草药来,就是为了保密药方罢了。当然这次馆使见了猴儿便赶紧跪下请用斋饭了,兄弟三人很是受用啊。

    沙僧谨慎,想得周全,担心师父会不会责怪自己三人愣充大头蒜的,便问道,“师兄,师父在那里哩?可有些受用么?”

    行者道,“国王岂无受用!我来时,他已有三个阁老陪侍左右,请入文华殿去也。”八戒道,“这等说,还是师父大哩。他倒有阁老陪侍,我们只得两个馆使奉承。且莫管他,让老猪吃顿饱饭也。”

    呵呵,老猪这么一说,就验证了沙僧的确是害怕师父给自己小鞋穿,功高不能盖主,何况自己也还没立什么功哩。兄弟们遂自在受用一番。

    吃饭完毕,等到夜深人静开始干活。猴儿让八戒负责检药,沙僧却是对药物了解的不少啊,但不能贯通,只知道药物之猛,不懂佐使之味辅之也。

    最后功成,搓了三个核桃大大丸子。取名‘乌金丹’。第二天国王命人来取药,多官问道,“用何引子?”行者道,“药引儿两般都下得。有一般易取者,乃六物煎汤送下。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六物煎汤送此药,你王忧病等时除。”

    额,这个药引子荒唐呀,也不可能找得到的。只是老吴在讽刺什么罢了。最后猴儿还是说,用点天上落下的不沾地的雨水即无根水就行了。

    却说悟空对猪八戒道,“适间允他天落之水,才可用药,此时急忙,怎么得个雨水?我看这王,倒也是个大贤大德之君,我与你助他些儿雨下药,如何?”

    看来这个朱紫国国王映射的人物,老吴评价甚高啊。那么能让儒家认为大贤大德之君,出了朱允炆还能有谁?

    猴儿让八戒沙僧大下手,一个道做个辅星,一个做个弼宿。悟空这才念咒将东海龙王敖广给提溜来了。

    大圣让其给降雨一点点儿,老龙便打两个喷涕,吐些涎津溢,遂化作甘霖。接下来,王宫的人们就接雨水。那国王将着“乌金丹”并甘雨吃了,病根都行下来也!

    好个老吴,不惜用荒谬加荒唐来映衬这个国王在自个心内的地位呀。

    国王甚喜,赶紧吃点饭,就感觉身体好了。见了唐僧,跪下磕头感谢,还写了“再拜顿”的具简,请八戒沙僧也来蹭饭。

    八戒见官投简,喜不自胜道,“哥啊,果是好妙药!今来酬谢,乃兄长之功。”沙僧道,“二哥说那里话!常言道,‘一人有福,带挈一屋。’我们在此合药,俱是有功之人。只管受用去,再休多话。”咦!你看他弟兄们俱欢欢喜喜,径入朝来。

    呀,看来沙僧的话别有所指啊,再往下看,一边琢磨吧。

    老吴很罕见的描绘了这顿宴席,场面巨大,应该这是吴老爷子的衷心期盼国王病愈。百官都至,四张素桌面,都是吃一看十的筵席;前面有一张荤桌面,也是吃一看十的珍馐。左右有四五百张单桌面,真个排得齐整。

    大家开怀畅饮,唐僧想又说到酒乃僧家第一戒,都挺烦了啊。国王和悟空三个都先喝了几杯,然后就慢慢转移话题,将真正的心思给表露出来。

    原来朱紫国这里将帝王后宫中的正宫称为金圣宫,东宫称为玉圣宫,西宫称为银圣宫。现今只有银、玉二后在宫。

    猴儿好奇,就入了国王的套了,不过猴儿就算知道,也不在意的。悟空就问金圣宫因何不在宫中?国王滴泪道,不在已三年矣。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玩,忽然现出一个妖精,自称赛太岁,说他在麒麟山獬豸洞居住,访得我金圣宫生得貌美姿娇,要做个夫人。如若三声不献出来,就要先吃寡人,后吃众臣,将满城黎民,尽皆吃绝。那时节,朕却忧国忧民,无奈,将金圣宫推出海榴亭外,被那妖响一声摄将去了。寡人为此着了惊恐,把那粽子凝滞在内;况又昼夜忧思不息,所以成此苦疾三年。

    行者满心喜悦,自告奋勇去抓妖怪。国王拜谢猴儿,八戒在旁,忍不住呵呵大笑道,“这皇帝失了体统!怎么为老婆就不要江山,跪着和尚?”

    老猪的话里有乾坤的,冰山渐渐浮出水面,这个隐指的皇帝是个矛盾的人物啊,到底是爱美人还是更爱江山呢?写得古怪呀,朱允炆的皇后应该是在皇宫大火中死了的。那么这个金圣宫显然不是指的她,另有其人的。一时想不明白,更不通啊。

    那个妖怪自得金圣宫去后,还要了不少宫娥说是要伏侍娘娘。国王看妖怪来的勤,还专门修建了个避妖楼。

    书里说的避妖楼其实是个地道啊,这能管什么用哩。

    结果此时赛太岁就来了,长得真难看啊。行者道,“他却像东岳天齐手下把门的那个醮面金睛鬼。”悟空就跳将上去。咦!正是,安邦先却君王病,守道须除爱恶心。

    说得太明显了,老吴劝谏皇帝之心随处可见的。

    毕竟不知此去,怎么擒得妖怪,救得金圣宫,欲知端的,请听下回还接着胡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