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游玩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传说。

    杨广干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就是修建福泽千年、名满后世的大运河。大运河始建于大业元年(公元6o5年),当时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后世虽然传说是杨广为了看琼花而开挖的,可是琼花就在扬州,何必修到杭州和北京去呢?孙悠然来到大唐四年有余,还没有听说过这个原因,看来是后人牵强附会想象出来的。而且,那些有见识的人对杨广的评价不但不低,反而很高。太宗皇帝就是为了过杨广才执意亲征高丽,结果也失败了,不过,却为儿子李治破高丽打下了基础。

    其实从当时的角度看,修运河促进了隋朝文化、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官府的统治。而且那时隋朝有89o万户,就算一家六口,那也是534o万人呐,当然应该往南边北边扩散了。或许,杨广心里也想来一次江南大开,只是没机会实施而已;至于征战高丽,就是想要震慑周边国家,确定霸主地位,甚至过历史上的朝代,名传千古。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运河是必须要修的,江南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正是后世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有了运河,江南的粮食外运成为可能,在江南种地成为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过去的百姓自然会慢慢增多。至于为了尽快完工,把几十年的任务缩短为十来年,强迫百姓丢荒田地,长时间的服劳役,这就真的错了;征高丽的战争,作为一个已经强大起来的王朝,一个有着越先人的皇帝,当然不可能放任高丽占着我汉家土地,他有责任恢复汉家故土。更别说东北同样物产丰富,虽然气候寒冷,但是作为全世界唯一的三大块黑土地之一,虽然是最小的一块,随着技术的进步,那里也将成为另一个粮仓。所以孙悠然也赞同时机合适时出兵东北,拿回汉家故土。

    在半路上休息的时候,孙悠然与学生一起围坐在地上,相互交流自己的见解。当然,更多时候是他在说,别人在听。

    讲完了之后,孙悠然问道:“你们听完了有什么收获没有?”

    赵伯的大孙子平时就多话,率先举起手道:“有些看起来是好事,但是其实却是坏事;有些本来是好事,可是却成了坏事。”

    又一个举手道:“打仗不能心慈手软,不能死要面子,要打就直接把对方打爬下。”

    “高丽太卑鄙了。”

    “和尚没几个好人。”

    “就算是好人也是傻头傻脑的。”

    “要是隋炀帝也想着开江南就不会亡国了。”

    “读书人都只想着做官去了,没几个人专注研究科学。”

    “和尚也要考试,就像科举一样,达不到要求就还俗。”

    孙悠然听了笑道:“这个办法不错,由朝廷招集人出题考试,录取的做和尚,没有被录取的只能按一定比例做沙弥,其余的还俗回家。佛法修为太差,出家不是给佛祖丢脸吗?”

    程初笑道:“人家当和尚只是包装,真正的职业是骗子,不过是想混口饭吃嘛。”

    学生听了都点头赞同程初的观点,嘻嘻哈哈的笑着,孙悠然道:“好了,现在我来总结一下,从你们回答的话里,我得到的结论是读书的人太少了,而且会读书的人更少。会读书的人读的书多了,他就能够明白无数道理,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需要什么,该怎么做。他可以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真相,能够顺应客观规律完成任务;做事不会一根筋,能够灵活变化。至于没有几个研究科学的,想想现在读书的人少,所以大家都本着官位去,可是官位是有限的,如果读书人太多了,那剩余的人干什么?难道要拿一辈子赌一个官位?我想更多的人不会那么傻,还是要为了生活放弃科举,那他干什么?懂算账的算账去,喜欢技术的进工坊。总之,读书的人多了,就会有更多人研究科学。”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