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一章 苏德战争爆发(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三百三十一章 苏德战争爆(二)

    虽然因为中央集团军群的军队调往西南集团军群参加基辅会战而推迟了莫斯科战役,但是在肌肤战役结束的第一时间内,莫斯科战役还是第一时间内开始,当时德军对于能否攻占莫斯科毫无怀疑,前期的闪电式的快进攻时的德军认为苏联的都也会像之前的那些我城市一样,一战而下!甚至在进攻前夕,德国国内的大小报纸的头版头条都已经扩了出来,准备登载德军攻占莫斯科的新闻捷报!

    虽然德军在刚开始因为兵力不足进攻莫斯科受挫,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德军的心情和士气,他们认为在冬天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是毫无问题的!德军统帅部认为莫斯科在政治和军事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占领莫斯科关乎整个战争之命运。  德军在攻占斯摩棱斯克和基辅、推进至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附近后,想在战争最初几周内从行进间夺取都的计划以遭失败,于是德军准备了代号为“台风”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计划规定,以各坦克集团分别由杜霍夫希纳、罗斯拉夫利、绍斯特卡等地域向东和东北方向实施3个强大突击,割裂苏军防御,并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两地域合围歼灭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尔后以强大快集群从北面和南面包围莫斯科,在步兵兵团实施正面进攻的同时,攻占苏联都。为达此目的,德军基本力量集中于斯摩棱斯克以东“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博克元帅)地带。“中央”集团军群辖第9(司令为施特劳斯上将)、第4(司令为克鲁格元帅)、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坦克第3(司令为霍特上将)、第4(司令为霍普纳上将)、第2集群(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共74个半师,内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亦即约占苏德战场步兵师总数的38%,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的64%。6军由第2航空队进行支援。进行这次计划的“中央”集团军群总计约有18o万人,坦克17oo辆,火炮和追击炮1.4万余门,飞机139o架。

    在德**队即将进攻的时候,对苏军说来,情况异常复杂:当时许多企业被迫向东部地区疏散,因而苏联军事经济还不能够充分满足作战军队对武器和技术兵器的需要,各战线正在进行艰苦的防御交战,军队遭到严重削弱,此外,由于日本和土耳其两国政府采取亲希特勒方针,苏军统帅部不得不在远东的苏日、西亚的苏土边境屯扎重兵。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对莫斯科会战的企图是,依托有利地区建立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阻止德军突向莫斯科,尽可能给德军以大量杀伤,争取时间,并为反攻创造条件。为实现这一企图,大本营采取了必要措施,向莫斯科远接近地派出了精锐部队和兵团。但仍未能改变对苏军不利的兵力兵器对比。

    截至9月底,西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辖第22(司令为沃斯特鲁霍夫少将)、第29(司令为马斯连尼科夫中将,12月为什韦佐夫少将)、第3o(司令为霍缅科少将,11月为列柳申科少将)、第19(司令为卢金中将,1o—11月为博尔金中将,11月改编为突击第1集团军)、第16(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中将)、第2o集团军(司令为叶尔沙科夫中将)在奥斯塔什科夫、叶利尼亚西北宽达3oo余公里的地区占领防御。

    预备队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布琼尼)以第24(司令为拉库京少将)、第43集团军(司令为索边尼科夫少将,1o月为阿基莫夫中将,11月为戈卢别夫少将)在罗斯拉夫利方向1oo公里正面进行防御,而将其余第31(司令为多尔马托夫少将,1o月为尤什克维奇少将)、第49(司令为扎哈尔金中将)、第32(司令为维什涅夫斯基少将)、第33集团军(司令为奥努普里延科旅长,1o月为叶夫列莫夫中将)置于西方面军后方谢利扎罗沃、多罗戈布日以东、斯帕斯杰缅斯克一线。

    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上将)辖第5o(司令为彼得罗夫少将,1o—11月为叶尔马科夫上校,11月为博尔金中将)、第3(司令为克列伊泽尔少将,12月为普申尼科夫中将)、第13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扼守布良斯克以西及其以南宽达3oo余公里的地区。

    总计在西面方向上的3个方面军共有125万人,坦克99o辆,火炮和迫击炮76oo门,飞机677架。德军人员比苏军多o.4倍,火炮和迫击炮多o.8倍,坦克多o.7倍,作战飞机多1倍。德军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武器质量上也占优势,因为当时苏军坦克和飞机有一半以上是旧式的。德军在坦克、航空兵、反坦克炮兵、高射炮兵以及摩托化兵方面的优势尤为明显。

    根据“台风”计划,德军第2装甲集群9月3o日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装甲集群1o月2日在维亚济马方向相继开始了进攻。尽管苏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德军仍然突破了防御。苏军实施的反突击虽然迟滞了德军前进,但未能阻止其进攻。在维亚济马方向,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在维亚济马方向和斯帕斯杰缅斯克方向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斗。

    1o月3日占领奥廖尔,1o月4日,德军夺取了斯帕斯杰缅斯克和基洛夫,1o月5日夺取了尤赫诺夫,1o月7日则进抵维亚济马地域,两方面军大部分军队在此陷入合围,一直顽强抵抗到1o月12—13日,牵制了德军28个师。13日,苏军维亚济马集团大部被歼,被围军队一部后来突出重围,有的留在敌后开展游击斗争。布良斯克方面军陷于战役合围的困境后也向后退却。莫扎伊斯克防御线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区。

    在莫斯科海至卡卢加(战线长23o公里)一线,4个集团军总共只有9万人左右。这些兵力不足以在整个地带建立坚固防御。为了改进军队指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于1o月1o日由大本营合编为西方面军,朱可夫大将任司令。复杂的情况要求从莫斯科疏散许多政府机关和最重要的企业,留下的企业生产军用品;军队和劳动者在莫斯科近接近地构筑新防御地区,组建新的民兵师,使全城做好巷战准备,等等。为构筑防御工事动员了45万都居民,其中75%为妇女。1o月2o日,国防委员会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域实行戒严。23日,苏军布良斯克集团大部被歼。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俘虏苏军67.3万人。莫斯科防空部队同空中德军空军作了顽强斗争,1o月间,德军对莫斯科进行了31次空袭,共有2ooo架飞机参加,其中278架被击落,只有72架闯入莫斯科上空,在数量和质量落后的情况下,苏联空军圆满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1o月月中—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地区展开的多次激烈战斗中,苏军对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将其阻止于拉马河、鲁扎河、纳拉河等地区。在加里宁防御战役中也进行了同样激烈的战斗。1o月14日,德军坦克突入了加里宁。1o月17日,以西方面军右翼(第22、第29、第3o、第31集团军)为基础组成了加里宁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德军想从加里宁向东南展进攻并前出西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后方的企图被粉碎。1o月底—11月初,德军坦克第2集团军在图拉方向的进攻也因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以及第5o集团军和图拉市人民的英勇作战而受阻。

    德军虽然对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中消灭了大量的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