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七章 为了自由世界(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但军队中有的人是出于对基督教的忠诚;有的是出于对政府的支持;有的则仅仅是为了获得食物和金钱。唯一比较好的就是35万的中央军,这些军队在中国顾问团三年的努力下虽然还和世界上最精锐的部队有差距,但是总算还是有了现代化军队的样子。

    埃塞俄比亚中央政府财力有限,一般无法维持部队长时间野外作战,但有时埃塞俄比亚士兵也能连续作战过7个月。战争中埃塞俄比亚军队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将兵力从王国的各个地区运送到战区,一般情况下地方部队在地方长官周边集结,而国王自己的军队则在亚的斯亚贝巴集结。各省的长官拥有自己的武装卫队,其成员多数从无业的青年中征召,其人数多少代表了长官的地位。 许多年轻的官僚在被征召时也会加入政府军,他们通常会带着自己的仆人,那些境况较好的士兵则会带着自己的配偶和子女。

    埃塞俄比亚的国防体系非常落后,在遭遇外族入侵等紧急情况时国王是最高指挥官,国王以下是政府官员或者由战争部长领导的顾问委员会。在这些官员以下,指挥权分散在各个省份的长官手中。

    在中央军中由于大部分军人并不能让塔法里陛下放心,所以在后来又组建了帝国卫队,国王把帝国卫队作为自己的亲军,并且国王把帝国卫队视为埃塞俄比亚现代化军队的核心。塔法里的帝国卫队非常精锐,它集中全国所有的装甲力量,帝国卫队包括一个步兵营、一个骑兵中队和一个军乐队、三个辎重营(中国制造和英式卡车为多)、两个装甲车连(多为中国制造的猎豹式轻型坦克)、四个通讯连。到了1935年,仅在国都周围的帝国卫队就有5ooo人,各地还分散驻扎有大约15ooo人的帝国卫队,另外还有六个营正在组建,其中就有一个装甲营、两个骑兵营以及一个炮营。骑兵的战马全部都是从澳大利亚进口高头大马,在当时一个前来访问的英**事代表团曾用“非常特别的军队”来形容帝国卫队。

    不过在中国支持下快强大起来的埃塞俄比亚并不是左右国家愿意看见的,意大利就是最明显的一个。 意大利图谋埃塞俄比亚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后期,意大利就曾动过征服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但由于1896年阿德瓦战役的惨败,意大利的图谋没有得逞。一战后,随着法西斯势力的上台,意大利武力吞并埃塞俄比亚的野心又膨胀起来。但由于一战结束后英法势力已渗入埃塞俄比亚,而法国控制着埃塞俄比亚港口吉布提到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铁路运营,这意味着意大利要想独吞埃塞俄比亚,必须事先获得英法的“肯”。

    但是这个时候似乎上帝已经放弃了他那个唯一的黑人信徒国家,意大利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地位,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后积极扩充军备,并于1o月退出国联裁军大会。面对德国形势的恶化,法国忧心忡忡,为了控制局势的展,法国开始寻找新的盟友以加强军事同盟,为此法国决定改善与意大利的关系。法**方认为,法国一旦与意大利结盟,不但可以把法意边境的1o个师调到法德边境上来,而且可以在必要时调回驻北非的法军,这对改善法德军事力量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法国亲近的表示,意大利反应积极,不过意大利的目的并不在于遏制德国,而是争取法国在意大利东非扩张特别是埃塞俄比亚问题上的宽松态度。而此时法国政策的调整无疑给意大利提供了一个求之不得的机会。

    在拉拢意大利的问题上,法国的目的十分明确,希望意大利在德国重整军备问题上支持法国立场;其二,如果恢复裁军谈判,法意应相互支持保留对德优势,以确保本国安全;第三,意大利须在奥地利独立问题上与法国合作。而意大利的态度也非常明朗:要求法国放弃在埃塞俄比亚的权利,允许意大利参与吉布提──亚的斯亚贝巴铁路的经营,并支持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自行修建铁路。为了换取在对德问题上意大利的支持,法国决定出让埃塞俄比亚的权利,1935年1月7日晚,法国和意大利在罗马签署了一项最终协定,这就是《罗马协定》。协定中法国用埃塞俄比亚作为筹码换取了意大利在德国重整军备和奥地利独立问题上的支持。正式这个协定为了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